紫云松山街道:兴旺产业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2022-06-23 09:52:1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努力抓好粮油生产稳住老百姓“粮袋子”;大 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智慧 社区”示范点,助推乡村振兴。

村民栽插秧苗

村民栽插秧苗

抓好粮食生产 让老百姓“心中不慌”

6月17日,松山街道枫香村田坝里,10多位村民正在栽插秧苗,站在景观台上向田坝望去,只剩少许水田还未栽插秧苗,已栽插的秧苗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今年,枫香村把适合种植水稻的良田全部栽插秧苗,确保粮食增产。”枫香村党支部书记韦正富说,全村共种植水稻800多亩。

团坡村拉板冲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示范点

团坡村拉板冲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示范点

据了解,松山街道摆纳、新民、白河、同心、牛场等村都栽插上了秧苗。今年,该街道共种植水稻8100亩。

记者来到松山街道团坡村拉板冲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看到,绿油油的玉米大豆长势喜人,几位村民正冒着细雨给玉米大豆施肥。

“雨天施肥便于肥料及时浸入土壤,让农作物的根系及时吸收。”团坡村党支部副书记肖元兴说,今年,该村共种植玉米380亩、大豆377亩,其中,村级合作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示范种植347亩,其余为农户分散种植。

摆纳村百香果种植基地

摆纳村百香果种植基地

在新民村三岔地,站在机耕道上向四周的坡地望去,绿油油的大豆苗给山坡披上了绿装。

“这是套种在油茶地里的460亩大豆,栽种1年多的油茶苗较小,低矮的大豆套种在油茶地里面,不仅不影响油茶的生长,还有助于油茶地的土壤疏松,减少杂草生长,让油茶苗更好地生长。” 新民村党支部副书记韦国付如是说。

“为抓好粮食、油料生产,我们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动员群众大量种植粮食、油料等农作物,把水资源欠缺不适合栽插水稻的土地用来种植玉米、大豆。”松山街道办事处主任罗杨说,今年,该街道完成玉米种植面积7008亩、大豆种植面积2518亩。

枫香村田坝

枫香村田坝

发展特色产业 让村民持续增收

在松山街道新民村三岔地生猪养殖场,望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饲养员罗庭书心里乐呵呵的。

“自2019年养殖场建成以来,我一直在这里饲养生猪,每月5500多元的报酬。”罗庭书说,把猪养好了,村合作社有利润了,自己的工资才有保障。

“该生猪养殖场是脱贫攻坚时期村级合作社搞的扶贫产业,也是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好产业。”韦国付说,为节约猪源成本,他们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养殖生猪,养繁殖母猪有两个好处,一是猪仔市场价高时不去采购猪仔,节约一大笔猪源成本;猪仔市场价低时,不卖猪仔,自繁自养不亏本。目前,养殖有肥猪60头、繁殖母猪35头、猪仔128头。

牛场村肉兔养殖场饲养员防疫检查

牛场村肉兔养殖场饲养员防疫检查

随后,记者来到牛场村岜易组养兔场,在幼兔养殖棚看到,两名工人正在检查幼兔的饮水、吃食等状况。

“该养兔场养有种兔2200只,预备种兔400只。按照种兔30天生产一次,每只种兔平均每次生产8只幼兔,种兔每生产一次要休养12天,即42天为一个生产周期;今年,他们改进养殖方式后,幼兔从出生到出栏只需要62天至65天。”牛场村养兔场负责人姜兴敏说,今年以来,肉兔销售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2元至13元之间,除去每只7.2元的成本,利润较为可观。

近年来,松山街道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随后,记者来到松山街道摆纳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看到,一蓬蓬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一个个形如鸡蛋的青翠百香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去年,他们从广西引进百香果种苗,在该村大冲地种植了200亩,经精细化管护后,去年7月挂果见效,共采收10000斤百香果,平均以6元1斤的价格卖出获得6万元。” 摆纳村百香果种植户王成华说,以目前的百香果挂果情况看,亩产4000斤不成问题,按平均6元1斤计算,亩产值达24000元。预计,7月中旬可采摘百香果并销售。

目前,摆纳村共有6户农户种植有百香果,不少村民见种植百香果的农户试种成功,纷纷表示明年将跟着种植百香果。

塔山智慧小区软件管理平台

塔山智慧小区软件管理平台

创建智慧社区 让服务更加高效

松山街道塔山社区塔山小区是老旧小区改造后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管理较为规范的智慧小区。

“塔山智慧小区,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部分设置有微信公众号——‘未来享家’和后端PC管理——‘智慧翼家’。”松山街道塔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昌琼说,微信公众号——“未来享家”:居民通过公众号认证后,可关注社区党建动态、社区公告;自主使用便民服务、人脸门禁、远程开门、报事报修、疫情上报等三大功能及8个模块;后端PC管理——“智慧翼家”:管理员可根据要求发布党建动态、社区公告、疫情防控等信息;第一时间获取居民诉求,同时实现工作派单、留痕、闭环;让设备多跑路、居民少走路,从而实现全面提升社区管理能力的目的。

塔山智慧小区硬件部分是指:小区大门口,车行车道、人走人道,实现人车分离;车牌、人脸抓拍,为出入口留痕、备查。通知大屏,社区管理者自主发布疫情防控类、社区管理类通知或公告;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放,受众面广。单元监控,云监控监管单元出入口实时情况,20天的云存储空间方便调查取证。

人脸门禁:人脸进入单元楼。从安防角度出发,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社区单元楼;有效降低盗窃案件的发生。关爱留守老人,通过佩戴电子手环,远程监管老人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情况。GPS掌握老人实时位置、行动轨迹;防止留守老人走失。SOS一键遇险报警,解决老人突发事件的紧急需求。

“松山街道将塔山小区作为示范点打造,以探索‘党建+智慧社区’模式。”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武伟说,通过“党建引领+网络+智慧社区运用管理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的模式,将物业企业、党员、网格员、居民等联合起来,建立协同作战的智慧管理机制,搭建高效便捷的智慧党建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党建+”品牌,让社区服务更加高效、高质、有温度。

城南社区服装加工车间

城南社区服装加工车间

引企入社 让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松山街道城南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新型社区,这里居住着从全县各乡镇(街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搬迁而来的710户3772人。

过上好日子,不能没就业。今年,城南社区引进一家返乡农民工创建的服装加工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校服、工作服。走进城南社区就业楼服装加工车间,一台台针车不停运转,一件件衣服缝制而成。

在服装加工车间上班的魏梅,双手娴熟地操作着针车缝制衣服。

“丈夫在外打工,我在家门口的服装加工车间上班。”在服装加工车间上班的城南社区居民魏梅微笑道,带孩子和上班两不误,每月能赚3000元左右!

同样在服装加工车间上班的城南社区居民吴国秀,之前从未接触过针车,边学边干两个多月,现已成为一名服装加工车间的针车熟手。

城南社区服装加工车间负责人覃小明是格凸河镇羊场村人,之前长期在广东惠州、东莞一带的制衣厂务工,他从一名普通工人做到部门主管,在制衣行业结识了不少行业人士。今年2月,覃小明回到家乡,在松山街道相关负责同志的介绍下,来到城南社区创建了服装加工车间,吸纳社区居民在车间上班,熟手按计件薪酬,生手以低薪+计件方式计酬,通过近几个月的发展现有固定工人40余人。

“原材料从广东采购,加工的校服、工作服等服装销售到安顺周边学校和工厂。”覃小明说,校服和工作服是根据客户需求订单式加工的,不存在销售不出去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公司的客户延伸到黔西南州和黔南州的中小学校。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