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在基层——记市委宣传部驻角寨村驻村干部杨金丽

2022-06-29 16:24:09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我从未想过角寨村会烙进我成长的记忆里,也从未想过这里清晨林间的雾气氤氲和夜深人静的蛙叫虫鸣会成为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场景。也许我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能够用心用情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不负使命不负青春。”在基层磨砺的一年,温文尔雅的杨金丽多了些许干练,她说奋斗的青春只有在基层的沃土里才能得以升华。

2018年,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杨金丽通过报考选调生,考进市委宣传部工作。杨金丽告诉记者,从毕业到工作是人生的第一次蜕变,而去年来到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角寨村驻村则是人生的第二次蜕变,这是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历练和沉淀,是值得用一辈子去回味的经历。


基层是初心的“实践地”

在苗寨里长大的杨金丽见到过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见过他们通过学习技术和吃苦耐劳走向致富之路。到基层去的这份初心源于孩提时的耳濡目染,也源于求学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谆谆教诲。

“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杨金丽告诉记者,她在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时,书中的这句话深深烙进了她的心里,所以非常珍惜此次与群众“零距离”的驻村机会。

杨金丽帮助角寨村群众收姜出售.jpg

杨金丽帮助角寨村群众收姜

杨金丽说:“脱贫攻坚时期,我在宣传战线上工作,每每看到基层干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光荣事迹,我便满怀羡慕,也衷心期待。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渴望回到基层,到田间地头去感受泥土的清香和丰收的喜悦,到群众身边踏踏实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来到角寨,这个苗族和布依族聚居的村寨,让我倍感亲切,也充满干劲。”

基层是才干的“练兵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驻村后的杨金丽发现那些优秀典型的事迹真正落到田间地头、落到群众身边时,却并非易事。于是她常常问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杨金丽走访老党员.jpg

杨金丽走访老党员

驻村的第一天,杨金丽发现自己的手机没有信号,下组走访时,不少群众也跟她说组里信号不太好。细心的杨金丽悄悄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

回到村委办公室,杨金丽立即和联通公司联系,经多次沟通后该公司派遣了技术员到村检测,并在铁塔上加装了信号扩大器。

角寨村里有位95岁高龄的老人,先后丧夫丧子,每个月就靠养老金度日。杨金丽走访时,老人拉着她的手,说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到养老金。她耐心听了老人的诉求后非常着急,马上帮其核实情况,才了解是老人的银行卡遗失了。通过和当地农商行沟通,帮老人补办了新卡,旧卡的余额也转到了新卡上。村里有慰问活动时,杨金丽也总会想到老人。

“每次下组走访,老人亲切拉着我的手说‘姑娘,来家里坐。’我就感觉在角寨村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原来,我也可以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些实事。”杨金丽说道。

这些小事让杨金丽意识到信息交互在基层发挥的作用很大,也促使她摸索着创办了角寨村的微信公众号“角寨喇叭”。自此,微党课、教育视频、防疫科普知识、村委工作动态等微信推送内容成为了村民们学习和了解村子发展的“窗口”。


基层是思想的“自修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提到了他过的‘四大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关’。我驻村之后有了实实在在的共鸣。”杨金丽说,是驻村工作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让她的思想经历了“沉下去”又“站起来”的成长。

杨金丽带领护林员扑灭焚烧的秸秆,并实地对群众进行护林防火宣传.jpg

      杨金丽带领护林员扑灭焚烧的秸秆,并对群众进行护林防火宣传

初到角寨,为了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杨金丽兴致勃勃地草拟了《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并在群众会上念给村民听。“这个娃儿书生气太重了,不实际。”村民们的反馈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如何真正“沉下去”?杨金丽发现自己的走访程度还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和方法还不够“接地气”。时常跟着其他村干部下组,观察他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方法。杨金丽不断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不断总结提炼心得体会,不断摸索推进各项工作,逐渐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

随着驻村工作的逐步深入,“沉下去”的杨金丽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梁家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成为她自修和升华的“桥梁”。

“奋斗的青春只有在基层的沃土里才能得以升华。无论未来在哪个岗位上工作,我都不会忘记在角寨村驻村的点点滴滴,始终牢记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勇立时代潮头不退缩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的初心和理想。”着眼未来,杨金丽言语铿锵,信心满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