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安顺,处处洋溢着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城镇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翠绿净染,欣欣向荣;乡村中,青山绿水,民居靓丽、产业兴旺……一个个城乡发展场景,令人惊叹新型城镇化步伐带来的巨大变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安顺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逐步探索出“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黄金十年”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4平方公里。新型城镇化助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让城乡融合更紧密,让产业发展更强劲,让群众生活更便捷,为“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黄果树大街 市住建局供图
融入“强省会”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共十大类35项,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用地保障、人才强市等方面为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安顺,凭借着地理位置优势,成功划入了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抢先分享政策红利。
紧跟步伐,安顺提早谋划、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积极融入“强省会”战略行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把安顺建设成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和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围绕把安顺建设成为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以平坝为重要节点积极推动黔中经济区建设。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大会,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大会精神,迅速制定《安顺中心城区融入“强省会”战略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将“强省会”战略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
按照“强省会”和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战略部署,我市加快乌当至长顺高速公路安顺段建设,推进沪昆国高贵阳至安顺、安顺至盘州段扩容工程建设,完成沪昆高速安顺南出口改造工程。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城市道路10.47公里。持续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推进以防洪排涝、人行天桥、背街小巷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加快普定、镇宁与主城区同城化步伐,构建安顺西部城市环带,将关岭、紫云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平坝黎阳航空特色小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省级特色小城镇培育。
如今,美丽安顺的崭新画卷铺展开来,西秀区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引擎,镇村联动,颜值、气质双提升;平坝区主动融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走出一条“山为景、组团式、集约化”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普定县城镇村联动,面貌崭新、内涵丰富的新局面已然打开;镇宁自治县城乡面貌大改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关岭自治县实施新型城镇化“六大提升”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紫云自治县以“三改”为抓手,以城市更新为载体,实现城乡同兴、山水同美;安顺经开区以经营城市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城镇村美美与共;黄果树旅游区生态旅游与城市共同推进,美丽绽放。
塔山及南华路 卢维 摄
聚焦城市更新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盛夏时节,绿意葱茏。
日前,迎着明媚的阳光,走进西秀区情报站小区内,不时有居民悠然自得地散步,惬意享受着清晨清凉。
情报站小区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原本是贵航系统职工宿舍楼,有8栋楼房、170多户住户。
曾经的小区,路面严重破损、基础设施缺失、墙体污损漏水、排污堵塞、线路老化和交通秩序混乱的老旧小区,多年闲置煤棚“脏乱”情况严重,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居民纷纷搬离小区另觅住处。
如今,改造后的小区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公共空间更加拓展,基础设施完善,房屋品质提升,居住环境彻底改善。
“小区环境变美,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幸福。”64岁的胡绍华是位热心肠的居民,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面貌,主动承担小区清洁工作,每天在小区里走走、楼道里看看,哪里有点垃圾立马清扫干净。
西秀区情报站小区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个缩影。
2019年—2021年全市纳入改造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84个,涉及改造居民24303户,累计完工率100%。
“一个个老旧小区的‘蝶变’,不仅要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还要在改造中持续承载城市的记忆,实现既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又要融入城市的情怀,让大家享受到更便利、更舒适、更愉悦的高品质生活。”安顺市棚改办住房建设管理科负责人李春普说。
今年来,我市坚持以城镇“四改”为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今年1至5月536户新增棚户区改造全部开工,1.4万户棚改存量任务消化开工5029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1.3万户,开工8788户,开工率67.6%;背街小巷改造任务66条,开工51条,完工6条;城镇燃气、污水、雨水、供水管网任务185公里,目前完成165.25公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弱项,积极推进市一中、市二中、镇宁民中申示升类,支持安顺职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数达237.01万人,参保率100.31%。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目前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3%,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99.3%,进一步提升城镇发展品质。
平坝平安广场 杨允平 摄
构筑产城融合 助推高质量发展
走进平坝区夏云镇,路网四通八达,厂房鳞次栉比,车间机器轰隆,工人精神抖擞,园区充满生机,城镇安静祥和。
近年来,夏云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镇区经济更加活跃,走出了一条“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型建材,再到医药大健康产业,夏云工业园区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2021年,安顺高新区核心区规上工业企业共74家,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09亿元,同比增长25.21%。
作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和全省小城镇建设42个示范镇之一的夏云镇,围绕区委区政府“一核两翼”城市布局,立足平坝区东翼,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县城规划区覆盖基础、重点项目聚集基础,着力推进城镇建设,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和交通骨架网络初具雏形,产城互动格局日益凸显。
去年来,安顺坚持产城互动,促进城乡联动发展,让新型城镇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推动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2个国家乡村振兴局重点帮扶县和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深入拓展“一分三向”“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持续推进5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有力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工作,打造美丽农村路200公里以上。制定《安顺市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实施计划(2022年-2024年)》,进一步提升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同频共振,融合发展,安顺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奏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