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秀区彩虹社区,楼房整齐排列,道路宽敞平坦,“扶贫车间”机声轰鸣,学校书声琅琅。由西秀区新安街道党工委委员俞在江,彩虹社区社会事务办指导员黄芳带路,沿途为记者介绍彩虹社区基本情况及各建筑基本功能。
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 薛峰 摄
彩虹社区格局紧凑、功能完备:服务中心、医院、农贸市场、超市、自助取款机、停车场、文化广场等应有尽有。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彩虹社区建有移民安置住房45栋1484套,共安置全区15个乡镇(街道)1305户6093名搬迁群众。
近年来,该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党群共建、彩虹搭桥、民族连心”,把帮助各民族搬迁群众适应城镇生活作为重点,深入开展以帮助引导群众搬迁、帮助融入城市生活、帮助实现就业创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四帮”服务,推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五共”社区建设,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建多彩如虹的幸福生活。
自2018年搬迁入住以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持续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红色的党旗成为整个社区最鲜明底色。先后开展了“迁新居,谢党恩,畅想新生活”“迎中秋、谢党恩、庆团圆”百家晚宴、“九九重阳·敬老孝亲”“党的声音进万家”等系列“感党恩”活动,让搬迁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在身边、党的恩情在身边、党的关注在身边、党的帮扶在身边,从感恩中寻找认同、从感恩中学会共情,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归属感。
社区环境 薛峰 摄
走在教学区的道路上,西秀区启新幼儿园、西秀区启新学校隔路相望,各自窗明几净,各自规整有序。墙壁上的24块宣传展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各自编排童谣,深入浅出阐释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朗朗上口,极尽巧思。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让社区搬迁各民族群众子女平等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从源头上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之根。”据介绍,随着搬迁群众增加,启新学校从建校初的1个班级发展至现在的21个班,现有1057名在校生,启新幼儿园开设8个班,现有326名幼儿入园,完全能满足搬迁户子女就学需求。
教育,学习,双向过程;从阵地到载体,有条不紊。
文化,润心,“滴灌”过程;自理念到意识,层层深入。
彩虹社区卫生服务站 陈婷 摄
彩虹社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思想政治课、集中升国旗、文化长廊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并通过学生群体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递到每个家庭。
彩虹社区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正休憩娱乐。通过倾听群众讲述,得知幸福感受:广场旁的仿制建筑还原了大家过去作为村民时的生活面貌,不忘本,却恍如隔世;规整有序的新型社区,家家户户都亮堂堂的,能就业有收入,看病容易不再多跑腿,子女从幼儿园起就接受优质教育;依托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工作,社区为搬迁群众提供各类优质公共服务,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彩虹社区以文化广场为核心,以山体公园、社区服务中心和启新学校为支撑的“一心三点”社区文化大舞台,经常组织开展书画比赛、棋盘比赛、春节联谊晚会、运动会、民族节庆等群众文体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环境,增进了搬迁群众对移民新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涵养了“团结自信、奋斗创新”的精神气质,营造了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彩虹社区绿化 薛峰 摄
“彩虹社区志在携手共同缔造多彩如虹的幸福生活共建多彩如虹的幸福生活,从搬得出到能就业、能致富,这一切的寓意都是共建幸福生活。我们开展的全部工作,都是通过党建引领、党群共建逐步实现的。”彩虹社区社会事务办指导员黄芳说道。
坚持党建引领、党群共建,彩虹社区扎实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工作,全力以赴服务各族群众,将“触角”延伸至所有搬迁群众家庭,汇聚成心连心的“彩虹”桥,让各族群众以一个个“小家”的努力奋斗,汇聚成社区“大家”的奋进团结,共同奔向多彩如虹的幸福新生活。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王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