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小暑,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关岭自治县普利乡的花椒基地里,正在山上采椒的村民胡定龙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在衣服上擦了擦,又继续拿着专用剪刀投入到了工作中。
遍坡的花椒树和正在劳作的村民
“这个山坳坳是我们这儿最边远的地方,全是石头地,种苞谷都种不出,村里丢荒了几十年,没人愿意来,哪能想到如今能发展起那么好的花椒产业。”回忆起之前光秃秃的山坡,在看着如今遍坡的花椒树和正在劳作的乡民,胡定龙笑着感慨,种花椒不仅绿了山,还富了民。
这段时间正是花椒的采收季,每天都有五六十名村民到花椒基地里务工,胡定龙便是其中一员。自从乡里发展起花椒产业,除草、施肥、修枝、采收、运输、加工……每一个环节都能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把钱赚。
当地村民正在采收花椒
2018年,正值脱贫攻坚鏖战之际,普利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谋篇布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半乡花椒半乡茶”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在海拔较低、喀斯特地貌明显、石漠化严重的区域发展种植了7000亩花椒产业,并积极动员本乡的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
该乡普利村村民杨成就是返乡创业发展花椒的代表。2018年,返回家中照顾父亲的杨成看着乡里如火如荼地发展花椒产业,便主动上前去考察和学习,在了解到花椒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后,毅然决然关掉了杭州的加工厂,决定回乡种花椒。
“经过四年的精心管护,今年初产面积大概有1000亩,亩产量在200多斤,年产值预计在150万元左右,明年无论是产量还是产值都要再翻上一番。”流转荒山种植2088亩花椒,至今已投资了400多万元的杨成看着一车车花椒从基地运至食药加工厂,心里别提多高兴。
工人将花椒基地里采收的新鲜花椒运至食药加工厂
在普利乡食药加工厂内,工人们刚刚把新采收的花椒连枝带叶堆放在烘干房中,经过数小时的烘烤,一颗颗花椒开了口,透出阵阵椒香。随后经过花椒滚筒筛、筛选机和圆筛机的三次筛选,才能制出香气扑鼻的干花椒。杨成告诉记者,今年每斤干花椒保底价格卖到了40元左右,比新鲜花椒价值高了好几倍。
“在普利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但种上了花椒,还建起了加工厂,如今又与县里引进的龙头企业椒丰众鑫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从种植、加工到销售都不再有后顾之忧,使我们对花椒产业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了。”杨成如是说。
工人正在花椒筛选机前作业
普利乡把治理石漠化和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村级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让花椒真正成为治石的“专家”,致富的“法宝”。
普利乡党委书记龙柏臣说:“我乡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1558’发展思路,以及县委‘三县一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北盘江沿线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区种植了7000亩花椒。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到初加工的产业链,使石山变成了青山,青山变成了‘金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