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乐,中共党员,2011年从警,现为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直属二大队一中队中队长。
工作以来,齐乐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安顺市公安局嘉奖1次、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9年被公安部评为“练兵标兵”,荣获“安顺青年五四奖章”“安顺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联合评为“百名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同年被授予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
11年风雨,11年春秋,齐乐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公安工作,他自己则从小齐变成老齐,在这11年里,齐乐纠正交通违法行为46000余起,处理简易交通事故730余起,现场处罚、教育摩托车违法3600余起。他常说:人命大如天,严格的执法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少一起交通事故,就少一起悲剧,多一份家庭和睦。
11年一线坚守
清水湾、新天地是安顺城区新型小区,五中、九小、实验学校、八小、第二幼儿园、实验幼儿园都在这一辖区内,人口密集,车流量大。
每天早上7点前,比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来得更早的,正是交警齐乐。他要应对的,是近万名孩子上学的早高峰,人要安全路要畅通。
与汽车尾气、拥堵的车辆、不停响起的喇叭声、不按信号指示行走的行人、加塞抢行的电动车摩托车相比,骤风急雨都是小儿科。
然而齐乐坚持下来了,2011年入警的他,出生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屯堡村寨,毕业于师范学校,从入警到现在,他用11年的青春坚守这个岗位,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创新思路 改变环境
每天一早一晚应对两次高峰,而随着车辆的增多保持交通畅通越来越难。齐乐站在路口,目睹时间流逝与车辆拥堵,他把目光盯在不可能变宽的道路上……
2017年11月6日,龙青路上新增了一块“校门前移、即停即走”标识区域,按齐乐构思创新的第八小学龙青分校“警家校”工作模式也正式启动——路面上划出一片长30米、宽3米、颜色显著的“弹性临时停车点”,汽车在此处停下送完学生后立即开走,交警在路面指挥交通、家委会志愿者佩戴标志协助学生下车、学校辅导员拿着小黄旗带成队学生入校。
“警家校”模式开启后,该路段交通压力迅速缓解。为此学校书记还专门向齐乐表示感谢,并亲切地称“校门前移”为“马路校门”。
有了“马路校门”的称谓,这个新模式在市实验学校、市第二幼儿园等多处路段推广应用,成为安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让从车上下来的孩子们安全通行,齐乐又与市政部门联系,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的绿化栏增开7个口子,便于下车的孩子安全走上人行道,家长安全、放心在离校不远的路上放下孩子,开走车辆,快停快走成为柔性执法的新认知。
心系群众显担当
每天穿梭在市区街道,耳朵充满了各种嘈杂声,鼻子呼吸着汽车尾气,齐乐一直信念坚定:公安交警是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城市的风景线。每当看到摩托车司机戴好了头盔,他就觉得心头快乐;每当疏导一次拥堵,他就感到十分欣慰。他始终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缩短了大家因拥堵而浪费的时间,就特别开心。他心想:也许就是这样,可挽救一个生命,可成全一个家庭的和美,可期待一个孩子在爱中的成长。
执此理念,在执勤执法中,齐乐以高度的责任心、人性化的管理、亲情式的服务,要求每一位摩托车驾驶员注意安全。11年来,齐乐同志纠正交通违法行为46000余起,处理简易交通事故730余起,现场处罚、教育摩托车违法3600余起,收缴无牌无证摩托车610余辆,而且对每一起违章处罚都绝无情面可讲。他说:秉公执法,是对所有生命负责的态度。
风吹日晒、超荷执勤使他“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情加重了,医生建议“止动静养”。2020年初,疫情出现了,他瞒着妻子父母,忍住疼痛,除了坚持每天上岗,他还带领青年突击队,在沪昆高速安顺东出口连续参与抗疫值守15天,每天工作16小时,共检查车辆13412台,检查登记人员32034人。3月,要做爸爸的齐乐满怀愧疚地把妻子送回老家,直到妻子剖腹产手术生下孩子,他一直“缺席”,只能休息时悄悄打开手机视频,看看孩子,和妻子说几句心里话。
从事交警工作11年来,齐乐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表现,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干净做人勤勉做事的他,先后荣获了全国、省、市多项荣誉和嘉奖,2021年被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同年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联合评为“百名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全国公安机关100名成绩突出交警”,以及刚获得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在获得殊荣的同时,齐乐也见证着城市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并向一代代交通守护者传递着一名交通警察应有的担当和精神。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