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安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2-07-21 09:13:2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七月的安顺,绿意涌动、生机盎然。

  地处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的克哨村,一个占地5500平方米、六个大棚组成的生态肉鸡孵化养殖基地成功建成,基地每年可孵化雏鸡30万羽以上,存栏优质肉鸡5万羽,直接带动50户农户增收;位于镇宁南片区六马镇打邦河畔的致富村,蜂糖李刚刚罢市,紧接着芒果就到了成熟期,在精品水果产业的带动下,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000元,脱贫农民群众的腰包更鼓、劲头更足、生活更幸福;位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旁的石头寨村借势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活动,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绘就了宜居、宜业、幸福的美丽画卷……

板当镇克哨村刚入栏不久的鸡苗.JPG

  紫云克哨村生态肉鸡孵化养殖基地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第一年。去年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工作,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补短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好步、开好局。


  织密预防返贫监测保障网

  2021年6月,镇宁自治县简嘎乡磨上村村民脱贫户韦卫明遇到了一桩难事。他的孩子韦卫安突患疾病入院,对这个靠长期在外务工获取收入的家庭来说是致命打击,返贫的风险剧增。

  磨上村驻村第一书记梁衍杰和村里的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把韦卫安纳入低保,又给韦卫明找了保洁员的工作,全家人的生活得以稳定。

  “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开展摸排工作,及时解决脱贫群众的生活难题。”梁衍杰说,在过渡期,防止群众返贫是重点更是难点。

板当镇硐口村村民付罗氏老人到村卫生室检查身体.jpg

       紫云板当镇硐口村村民到村卫生室检查身体

  今年3月,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脱贫群众付时平不幸患上结肠炎,动了大手术,尽管通过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解决了大部分住院治疗费用,但刚病愈的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增收成了难题,刚脱贫的他面临返贫风险。

  贵州电网派驻洛麦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维铎在走访了解到付时平的情况后,立即逐级上报,经分析研判,将付时平家纳入边缘易致贫户,迅速帮助他向当地民政局申请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并给付时平在村里安排了轻体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

  “临时救助金解决了家里的困难,村里的干部还帮我在村里安排了工作,心里踏实得很。”付时平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以来,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全市各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卫生健康宣传深入农村.jpg

 卫生健康宣传深入农村

  ——强化动态监测机制完善。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巩固,开展常态化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今年6月30日,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573户14744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精准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强化“3+1”保障政策落实。落实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政策。教育保障方面,今年以来,争取教育工程建设中央专项资金24362万元,对45407人次进行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减免2643.25万元,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

  医疗保障方面,争取中央、省1.46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经费,实现脱贫户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脱贫人口除合理化原因未参保外应保尽保。

  饮水安全保障方面,重点做好对脱贫县、供水薄弱地区、脱贫人口和供水易反复人群饮水状况的监测,做到问题动态清零。

  民政兜底保障方面,截至6月底,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6916.5万元,保障特困救助供养人员4292人。就业保障方面,脱贫人口务工达到23.13万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产业兴旺百姓增收可持续

  7月15日,在镇宁自治县马厂镇上巴地村花卉基地花卉大棚里,一朵朵幽香白菊竞相绽放。村民满岩芬和村里的20多位姐妹一大早就穿梭在花田间,熟练地修枝打杈、剪花、包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镇宁马厂镇上巴地村大棚内种植的幽香白菊

  “经市场调研后,我们发现夏季广东沿海一带天气炎热,花卉产量低,安顺天气凉爽,夏季正是花卉上市的好季节,错季销售,经济效益自然不错。”在花卉大棚,与村民们一起忙碌的还有基地负责人罗太芳,只见他一边忙着指导工人采摘,一边用电话联系着货运。据介绍,今年3月,公司在上巴地村的花卉种植项目正式启动,目前第一批幽香白菊正批量采摘上市,产量达50余万株,亩产值超过2万元。

  花卉产业在村里的兴起,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据来自安顺欣悦综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花卉基地目前已累计带动上巴地村群众务工400余人次,发放劳动工资5万余元。

为巩固<span style=

       位于紫云小寨关村的安顺市立华牧业公司种鸡养殖基地

  稳定增收,在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里。

  2021年,通过稳政策、抓产业、促就业、强保障,全市建成40个省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入库8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位居全省第一。形成了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牛、紫云红芯红薯“一县一业”产业新格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2年,我市制定《安顺市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紧扣脱贫人口增收目标任务,通过加强监测帮扶、发展产业项目、实施稳岗就业、做好政策衔接等措施,整合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资源力量,全力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截至6月30日,全市录入贵州乡村振兴云“收入监测”模块13.32万户54.84万人,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9930.21元,完成目标任务12583.96元的78.91%。

  如今,在安顺,农民的收入高了,腰包鼓了,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足了。


  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迈步新征程,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村美丽的村居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游玩。.JPG

  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村美丽的村居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安顺选择以“美丽”作答。

  2021年5月起,安顺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四清两改四严禁”的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依托和发动群众,以乡村“变美”为抓手,掀起乡村振兴的热潮。一年来,全市累计发动群众483万余人(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40万余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巩固提升。

  盛夏七月,走进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石头寨村,漫步在开满格桑花的乡村小道中,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流水、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居,村民在地里劳作,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石头寨村是一个布依族传统古寨。今年以来,该村以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契机,深挖村庄资源,积极融入新发展理念,围绕“山、水、人”三要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治理,不断挖掘乡村特色,推动文农旅融合,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如今的石头寨村,陈年垃圾被清理干净,臭水沟也进行了整治,取而代之的是休闲广场、乡村“微花园”“微菜园”“微景观”等,深受群众喜爱。

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宜居环境.JPG

       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

  美丽画卷,在宜居宜业的乡村里。

  今年以来,为切实加快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我市建立市、县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调度推动。市直26家成员单位全覆盖包干指导40个试点村。分级分类抓好项目谋划建设,已纳入项目库管理281个,计划投资资金5.3亿元,目前已开工196个,完工项目144个。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0个。

  通过以点带面、持续巩固宜居乡村创建成果,如今的安顺,逐步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描绘宜居宜业乡村振兴新画卷,接下来,安顺将继续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4个省级、3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建设进度,突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示范,培育试点村新产业新业态,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