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扣市委“1558”发展思路和县委“三县一中心”发展目标,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综合治理机制,聚焦“建、用、管”工作,探索创新“1+1+N”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平安安顺、法治安顺建设作出关岭贡献。
念好“建”字诀 搭建社会综合治理新平台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高度重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深入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战化集成,县政府先后划拨80余万元对县级综治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22年投入30余万元开发出“数字平安关岭”信息化系统,配齐配强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编制人员67名。同时,全力发挥县级情报信息总收集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总调度台、社会综合治理总指挥部作用,从实建、实用、实管三个方面着力建强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关岭“智慧政法”大数据中心
该县按照“五治”要求,着力构建“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路”工作架构,在推进实体化建设工作中按“统一数据标准、统一信息汇聚”的要求,集成“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数字平安关岭”“12345”“家门口视频”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强化数据集成、信息互通、协调联动,让综治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指挥部”作用,努力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治”支撑。
当前,关岭自治县建成1200余平方米的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街道)级综治中心13个、村(居)级综治中心154个;建成网格党小组633个、划分网格1085个、联户单元6026个、配备平安专干154名,形成了纵向由县到村(居)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群众办事进得了门、找得了人、办得成事。截至目前,县级综治中心汇聚视频监控资源14253个,重点路段、重点场所监控覆盖率100%。同时,通过平安关岭“信息化平台”规范事件上报、下派、交办、反馈、评价流程,切实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处置、化解、归档的闭环管理。
此外,该县县级综治中心每月定期召开进驻各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研判分析辖区内的平安建设和安全稳定形势,积极协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利用政法信访大走访工作,督促各乡镇综治中心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本辖区入户走访工作,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到位,处置到位。同时,督促县直政法各单位针对本行业、本领域开展走访排查,扎实办好群众反映、上级交办工作。
关岭特警在高铁站查看出站乘客行程码 高智 摄
该县把建立督办回访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数据平安关岭”微信小程序的预警提示,及时电话提示和发送工作提示函,组建督查小组对各部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办理的矛盾纠纷进行督办;同时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回访,确保办结效果和提高群众满意度;结合县级领导按时接访和下访工作安排,定期安排综治中心干部参与接访,对重大疑难纠纷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
今年以来,该县综治中心组织召开分析研判会40余次,督促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各职能部门召开分析研判会30余次,协调县领导开展重大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联合接访30余次、调处10余次。
突出“用”字诀 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新服务
该县上关镇司法所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受到调解服务群众的好评
关岭自治县着力做好防风险、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坚持党委统筹、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政府、行业部门、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对矛盾纠纷形成化解处置合力。
走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
突出“一站式”解纷。该县由综治中心牵头,统筹信访、交通、人社等10余个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办公。群众直接到综治中心反映诉求的,综治中心前台将根据群众诉求进行了解、登记、分流,按政策咨询、信访事项、矛盾纠纷等类别,分别推送到相应窗口办理,真正实现了“一窗口受理,多窗口办理”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在诉源治理过程中,率先打通法院与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机制,对到法院开展民商事起诉的案件,由法院立案庭经分析研判后推送县综治中心分流给相应部门和乡镇进行调解,有效降低万人成讼率。
突出“专业性”化解。由县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调度,充分发挥交调委、劳资委、医调委等14个专业调解委员会专业化作用,对群众直接到县级综治中心反映或到乡(镇)、村(居)综治中心反映后调处未果的矛盾纠纷,由县级综治中心根据矛盾类型,统筹一个或多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对群众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在推进化解工作中,该县各乡镇(街道)、村(居)还组建由村干部、退休干部、老党员、退伍军人、乡贤寨老等组成服务团,目前有1569名人民调解服务团在岗,并录入“数字平安关岭”信息平台,保证了群众可以通过“数字平安关岭”信息平台“点单式”挑选自己信任的调解员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率大幅提升。
突出“在线引流”。对群众通过平安贵州、12345热线、数字平安关岭等线上渠道反映的矛盾纠纷,矛盾双方长期在外务工或者不便于开展线下调解的,该县综治中心根据群众反映诉求类别和意愿,指定1至3名调解员,采取电话、视频调解等方式,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群众点单、中心推送、单位接单、干部跑堂”的工作机制。据统计,该县综治中心2022年1至6月,统筹乡镇、部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471余件,调解成功2335件,调解成功率94%。
聚焦“管”字诀 构建综治中心实战新体系
关岭自治县把重点放在规范工作机制、协作联动、考核奖惩、职能发挥上。依据社会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难易程度,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机制,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实战化运行。
完善制度机制。该县明确综治中心职责、入驻部门任务,建立8项工作制度(即:首问责任制度、议事报告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分流督办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带班值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优化规范服务流程,确保每件矛盾纠纷不漏管、不失控,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确保实战化运行质效。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开展禁毒宣传
加强协调联动。组织相关部门采取“一周一调度”“季度一研判”的形式,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加强督促保落实。
强化信息报告。实行月报告制度,动态掌握辖区内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和重大矛盾纠纷,以及重大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事故等,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精准、整治有效。
抓实考核奖惩。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工作纳入高质量工作考核,对工作推进迟缓、工作成效不明显的乡镇、部门,在年终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每月采取电话抽查、实地督导、入户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各乡镇(街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和帮助整改存在问题,促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及时补齐短板、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关岭自治县遵循“整合资源、精干高效、联合运作、优势互补、工作联动、方便群众”的原则,以“组织建设网格化、硬件建设标准化、工作运行程序化、制度建设科学化”为目标,聚焦“建用管”工作,高质量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