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菊花朵朵开,铺就金色致富路

2022-08-03 01:58:3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在镇宁自治县募役镇平桥村花卉基地,成片的温室大棚内菊香四溢,朵朵菊花婀娜多姿,竞相绽放。安顺欣悦综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鲁仁明正在基地忙碌,最近公司接到的订单比较多,他要趁着花期抓紧时间把菊花采摘打包好。

  “安顺种菊花的人少,邻近省云南种的多用来制作花茶,我们种的主要用来祭祀,市场可以说很大。一些花商知道我们这有鲜切花,早早就打电话过来说要预定,现在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半个月之后了。”鲁仁明介绍道,由于菊花主要用于祭祀,和玫瑰这类需求受节日影响比较大的观赏性花卉不同,常年都有需求,可以有效避免花卉市场短期销量激增、长期销量低迷的问题,公司瞄准这一市场,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即使不是节假日,销量也不用愁。

  “现在每支鲜花市价最低8角,一束能卖8元,好的能卖到9元10元。现在是供不应求,前几天刚运了3车将近7万束到云南。平桥村基地有80亩,一亩地投入2万多元,每亩一年产值能达7万多元。”鲁仁明告诉记者,镇宁夏季气温凉爽,日照充足,借助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基地种植的菊花品相在全国的市场上都有竞争力。而同一时间的广东沿海一带,夏季天气炎热,花卉产量低,此时正值菊花上市的好季节,错季销售,经济效益自然不错。当前他们种植的菊花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国内以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为主。

  花卉产业在当地的兴起,既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这些大棚之前是用来种蔬菜的,但没多久就闲置了,我们当时在到处考察选址,当地政府就介绍我们来这里看看,大棚设施比较完备,很符合我们需求。”鲁仁明说道,大棚是在脱贫攻坚阶段由扶贫项目资金搭建,近些年,当地也陆续尝试过种植一些蔬菜,但产生的整体效益不佳,也就慢慢闲置了,公司用来种植花卉,既降低了成本,也把闲置的大棚利用了起来。

  事实上,在镇宁自治县,花卉基地并不局限于平桥村,还覆盖募役镇化眉孔村,马厂镇上巴地村、茂良村、小河村,扁担山镇虹映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今年来,镇宁自治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民发展菊花产业,目前全县已发展352亩,以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马厂镇上巴地村花卉基地花卉大棚里,一朵朵幽香白菊竞相绽放。

  与平桥村不同的是,上巴地村的花卉产业是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民在共青团安顺市委、安顺市青年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广大青年及青联委员的优势资源与力量,引进安顺欣悦综合农业公司发展种植的。

  该公司负责人罗太芳作为省、市青联委员,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经充分市场调研后,与上巴地村达成大棚租赁协议,将该村10余亩闲置大棚用来打造花卉基地,并从就业、技术培训、教育、产业、帮助扶持困难农户等方面对上巴地村开展帮扶。

  不仅是闲置资源被利用起来了,随着菊花订单的增加,也带动了周边农户们的就业。

  “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来这干活,施肥、杀虫、采花、打包都干,每天干8小时,一天80元,加班还按照小时计算加班费呢!”采花工人王令芹笑着说道。

  王令芹是平桥村的农户,也是花卉基地的首批采摘工人。由于老公患有高血压疾病无法做重活,她只能留在家做一些农活来养活一家人。在基地务工后,她不仅可以每个月获得2千余元的收入,还可以随时回家照料家人,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像王令芹这样的并不是少数,花卉产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上巴地村自从发展花卉产业后,村民就近就地务工需求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三月,我们在上巴地村的花卉种植项目正式启动,目前第一批幽香白菊正批量采摘上市,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罗太芳告诉记者,半年来,花卉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务工254人次,发放劳务工资33610元。

  “我们一年要种两季菊花,三个月就可以收获,之后就立马重新翻地栽种,可以说每天都有活干,需要的人工也很多。现在每天都需要五六十人。” 欣悦综合农业公司工作人员刘江文介绍到,目前,依靠多个花卉基地发展花卉产业,公司已带动就业6000人次。

  “我们现在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推进产业标准化,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鲁仁明向记者介绍,公司通过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保底销售等方式,推动‘租·务’结合,让群众真正获得看得见、抓得牢的好处。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罗太芳也早有打算。“现在我们正在花果山建设新的示范基地,希望以点带面,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让农户自己尝试种植菊花,我们负责销售,这样既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更多人就业,也可以充分发挥优势,走品牌化之路。”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郭黎潇 实习记者 陈柯羽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