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安顺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沿乡间小路,看树木葱郁、听流水潺潺,古朴民居迎风而立,质朴村民辛勤劳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阿歪寨藤甲谷
阿歪寨村是传统的布依族村寨,“阿歪”在布依语中意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近年来,紧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阿歪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以支部带村、引领产业兴村、生态美村、文明润村、治理强村、富裕振村”的“1+5N”模式,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携手缔造了“看得见山、望得着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
曾经的阿歪寨发展落后,村集体软弱涣散,无产业支撑,基础设施薄弱。如今,“兵支书”作为“领头雁”,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干事创业,阿歪寨村面貌焕然一新。
韦永春正在编织藤甲
在阿歪寨村村史馆,村民韦永春正拨弄手中藤条。压弯、固定、树型,藤条在他舞动的双手中,渐渐有了藤甲雏形。韦永春从事藤甲编织40多年,自小耳濡目染,对阿歪寨村的藤甲制造工艺知之甚详。据传藤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以青藤编织,之后用桐油浸泡、晾晒,反复十余遍,刀不能断、遇水不沉。曾经他做藤编只为了学习手艺,如今藤甲编织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歪寨村已成为全国唯一的藤甲文化传承的村落,想学的人越来越多,他开始在阿歪寨村史馆传授藤甲编织。
阿歪寨藤甲展示
阿歪寨村找准产业发展“闪光点”,充分发掘保护阿歪寨藤甲文化、布依文化,全力打造藤甲谷景区,“复活”藤甲兵,诠释藤甲兵后裔骁勇善战、重情重义、崇德向善、创意包容的精神气质。保护利用布依传统建筑,建设精品民宿,按照“一院一品”展示本土文化。艺术家参与文化创意,共同设计独具歪寨特色的logo和斌娃斌妞吉祥物,建成并开放山骨图书博览馆,诠释歪寨人民崇文尚武的文化内涵,擦亮“中国藤甲之乡”品牌。
阿歪寨绣娘坊
漫步在阿歪寨村菊花种植大棚里,阿歪寨村村支书韦俊向记者介绍,2019年起,村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厦门醉花轩漳州花卉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发展菊花种植。目前实现年产量400万株,育有菊花苗2000万株,总产值500万元,这里也成了阿歪寨村游客的农业观光打卡点,带动70户村民就近务工,实现户均增收7000余元。
阿歪寨打造的特色旅游区吸引了各地游客前往游玩
近年来,安顺经开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推行党政主导、要素主攻、改革主推、群众主体的“四主”措施,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阿歪寨村抢抓机遇,通过“政府+村集体+村民+社会资源”的方式,打造农文旅田园综合体,建设集民宿、研学、养生、文创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此外,还种植莲藕、黄桃等经济作物,阿歪寨村以“企业家租养+合作社协调+公司运营+艺术家进驻+村民参与”模式激活古村落,保护利用布依传统建筑,建设精品民宿,探索传统村落“去空心化”有效路径。
阿歪寨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展示
在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阿歪寨村成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住建部“共同缔造”试点村落,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1000个示范村、贵州省11个传统示范村落之一,省市两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安顺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基地”等。
如今,阿歪寨村紧盯“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目标,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苦干实干贯通了全村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路径,打造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阿歪样板”。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王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