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互联网+医疗健康”,人们会有什么感想?家住西秀区蔡官镇的金钟芳感慨,以前看病要到市里的医院,加上挂号、排队至少需要5个小时,现在在镇卫生院20分钟就可以完成。“互联网+医疗健康”让乡镇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上级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
“彩超、医用X光机、心电等医疗设备我们都配齐了。过去患者照个片子都要跑县区,接入远程医疗系统后,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在我们卫生院就能进行初步诊治和随访。”蔡官镇卫生院院长黄胡燕说,“互联网+医疗健康”减轻了乡镇患者就医负担,也让基层医生诊疗能力得到加强。
西秀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使用“医学影像云平台”对乡镇卫生院发送的影像资料进行诊断
“互联网+医疗健康”正让安顺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患者就医体验发生深刻改变。
今年7月,安顺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应用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想象。通过统筹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打通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数据纵向壁垒,打通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孤岛横向壁垒,提升大数据便民利民、医防融合保障、医疗机构大数据共享、行政智能监管、服务企业发展水平,形成“一统筹两打通五提升”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到2023年,将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医疗与健康服务相互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人群的大健康产业服务体系,形成全、真、活、可用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依托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赋能发展健康服务行业,充分发挥医疗健康大数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打通壁垒让医疗资源“动起来”
“老人家,身体哪里不舒服?”在蔡官镇卫生院远程诊疗室内,安顺市中医院的专家正在询问患者病情,由于患者患有肺心病,且年纪较大,蔡官镇卫生院申请了远程会诊,由安顺市中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并提出治疗建议。“我们与县区医院、市级医院都建立了远程诊疗平台,很好地解决疑难病例的会诊,让患者减少转诊,有效解决乡镇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蔡官镇卫生院院长黄胡燕说。
蔡官镇卫生院
近年来,安顺全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贯通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并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标准化和网络化水平,增强卫生健康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作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末端,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纳入信息化应用建设范围,实现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慢病管理、妇幼保健等多项服务融合、数据共享。
蔡官镇卫生院医生为患者就诊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腿。西秀区人民医院阅片室内,放射科副主任曹厚能仔细查看各乡镇卫生院上传的影像片后,将检查报告单上传反馈给申请远程影像诊断的卫生院。“有些复杂的片子,乡镇医生就上传给我们来判断。”曹厚能说,“如果我们也拿不准的,还可以传到市一级的医院。”
蔡官镇卫生院医生运用“心电云平台”发送心电图结果
“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区域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已覆盖全市区域内16家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2家企业医院、1家民营医院及92家乡镇卫生院,已启用76家,共计诊断患者9566人次,远程报告平均诊断时长35分钟,急诊报告平均时长27分钟,最快完成报告时间5分钟。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协作,健康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结果互认,避免就医群众多跑路和重复检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统筹资源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现在挂号、缴费、取报告,一个手机就可轻松搞定,节省了不少时间。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找医院的工作人员询问,确实方便多了。” 在302医院门诊大厅内,市民王琼对医院智能系统投用前后的对比,深有体会。目前三O二医院在缴费、挂号、候诊、结果查询等功能上都已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还探索实施了移动预约、移动分级诊疗、移动支付等举措,切实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让患者随时随地享受医院的前端服务。
三O二医院
为了让群众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建设成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市卫生健康局协同大数据公司,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安顺健康” 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联通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基于互联网向群众提供智慧型医疗健康服务,探索开通“诊问支付+诊问报销”服务渠道,就医患者可通过黔康码医保电子凭证、 身份证、社保卡等多种方式进行身份识别,开展预约挂号、智能导诊、统一支付、就医结算、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服务,同时通过开展智慧门诊、智慧病房、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妇幼管理、线上咨询、线上处方、线上支付、药品配送等服务,做到医疗服务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三O二医院大厅内的智能终端设备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健康服务体系框架已基本建成,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全市医疗资源,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项目,加强场景应用的开发,进一步加大“安顺健康”平台的推广使用,引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企业和带动性强的大健康项目落地见效,全面推进全市医疗健康水平能力的提升。”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运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资源统筹,不仅能打破行业壁垒,还能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整体服务效能、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切实化解群众“看病烦”与“就医繁”问题。
加强监管让医疗服务“再升级”
“互联网+医疗健康”将群众看病的时间降了下来,花费降了下来,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能降低。在加速布局的同时,我市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监管也在加强。
三O二医院大厅内市民使用智能终端进行挂号
《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应用试点实施方案》中特别提出要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医疗机构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医药费用监管,开展医疗绩效评价,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卫生健康数据资源安全。建立模型审定和数据产品审查机制,制定算法模型审定和数据产品安全性审查规范,对开发利用者提供的算法模型可用性、一致性、合规性、安全性进行审定。建立开发利用安全管控机制,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防止未经授权使用卫生健康大数据资源的情况发生。
西秀区人民医院功能科医生使用“心电云平台”对乡镇卫生院发送的心电图资料进行诊断
“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应用作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将进一步促进健康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业态,为推动安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翼加速。(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李铠 蒋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