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指数

2022-08-08 01:05:1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

  近年来,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着手,我市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民生需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实事,全方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办好“家门口”的教育

  “以前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我们搬到彩虹社区的新家,离学校可近了,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走到,方便多了。明年6月就要参加中考了,我的目标是考上安顺一中,所以还需要更加努力。”西秀区启新学校的学生周光权说。

07E31221-C6C6-4ECB-A099-1A591EA3AA66_IMAGE_0.jpg

西秀区启新学校(资料图)

  “以前我家离学校有10多公里,父母在外地工作,我长期跟着爷爷生活,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对周光权来说,搬迁到彩虹社区,最大的惊喜不仅是居家环境的改善,更是学习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秀区启新学校是安顺市第一所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就学而建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0.2亩,目前有1100名学生,开设23个班,到岗教师50余人。学校设有塑胶跑道、操场、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等设施场地。

我市教育系统开展暑期“万师访万家”活动.jpg

      我市教育系统开展暑期“万师访万家”活动(资料图)

  近年来,为改变边远区域中小学布点分散、优质教育资源占比偏低、新建小区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我市紧紧围绕“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这一核心,接连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用优质教育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众多像周光权一样的孩子点亮了梦想之灯。

 

      让百姓“家门口”有“医靠”

  我市把医疗卫生惠民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升。

强化农村医疗体系建设 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jpg

      我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料图)

  “我侄子骑摩托车导致腿受伤,还好在镇里就得到及时救治。”谈到2个多月前发生的这场意外事故,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星进村村民何定勇心中充满了感激。

  今年5月,何定勇的侄子在骑车时被撞倒,立即被送往大营镇卫生院。“因为有骨折现象,骨科接诊医生拍了CT,了解具体情况后,立即实施了复位手术,手术很成功,侄子现在走路也差不多恢复正常了。”

  “以前看病必须去县城,单边路程就要1个多小时。现在很多疾病基本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何定勇说。

  现如今,在我市“小病不出镇,大病及时转”不只是一句口号,全市实现了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到位,全面消除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空白点,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村全部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全覆盖。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牵挂。近年来,我市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支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大病慢病精准分类救治、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组团签约服务、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相互衔接等展开各项工作。同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应签尽签,已签约建档立卡人口四类慢病患者随访率100%;建档立卡人口住院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并实现应治尽治。

 

      “饭碗”端得稳生活有奔头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有所得”四个字,对老百姓而言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年来,我市通过坚持稳就业、促创业、广培训、引人才等有力举措,推动就业创业双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2A029898-BF93-4DBA-A741-F645DD7BA361_IMAGE_5_LOW_0.jpg

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招聘会(资料图)

  近年来,人社部门与市内两所高校在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线上线下招聘会、职业指导、创业创新大赛等方面合作紧密、互动频繁。高校也通过企业供需见面会等方式,提前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适时调整学生培养方案,开展符合企业与学生预期的就业服务活动。人社部门搭建了高校与市内创业孵化基地有效交流沟通的机制,并积极参与其中,为各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信息互通、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服务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

8CB60A83-A9FA-4F76-A3DA-E6C6659C0B97_IMAGE_3_LOW_0.jpg

(资料图)

  创业者叶平了解到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各项完善服务后,选择在此申请工位,开启创业之路。“政府部门为我们创业者‘搭台子’,提供各种帮助,让我们有了基础保障。”叶平告诉记者,自己2021年8月申请了孵化园的工位,成立西秀区雪琳购物中心,从事卷烟、散装食品、生活用品、日用百货、办公用品零售。凭借着孵化园的指导、自身的努力,公司目前经营状况良好。

  我市还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者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通过为创业者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助力企业成长的平台、指导扩大企业规模的政策等一系列举措,让和叶平一样的创业者们逐梦更加顺利。

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jpg

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资料图)

  五年来,我市积极推广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建立培训人员就业清单、企业用工需求清单、职业培训机构专业项目清单,积极引导辖区定点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由培训机构按照企业用工需求,对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求职者职业技能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等一件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让老百姓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切实感受到幸福美好新安顺的民生温度。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