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格凸河镇: 让“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09-22 12:06:4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近年来,格凸河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辖区内的格凸河景区旅游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诗与远方”在田园乡村触手可及。

image.png

猫场坝区一角

稻油轮作 “致富金花”遍地开

时下,正值秋收季节,格凸河镇猫场村坝区水稻迎来丰收季,随处可见村民们穿梭于田间,挥舞镰刀、踩动打割机的喜悦收割景象。

“今年,猫场村依托坝区土地资源,种植水稻1600多亩,从现在的收割情况看,亩产达1300斤。”猫场村驻村第一书记班毓翔说,为做好秋耕冬种工作,村民们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情况下,早已把稻田里的水放干,为水稻收割后翻耕种植油菜做好准备。

格凸河镇猫场坝区总面积2000多亩,坝区田地涉及猫场村、羊场村、银山村,土地肥沃、水资源较好,曾被人们誉为“小粮仓”。

“为抓好粮食生产,在猫场坝区土地实行稻油轮作,打造春季油菜花开黄艳艳、秋季稻花飘香金灿灿的田园景色,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使猫场坝区农业产业与银山村民族文化和云海景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观光旅游线路,让百姓走出一条抓住‘粮袋子’吃上‘旅游饭’的幸福路。”格凸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博文说,待完成水稻收割后,将立即组织村民翻耕地块,培植杂交油菜苗,并打算在栽种油菜苗时岔种蚕豆、豌豆等农作物,打造农旅景观,吸引人们前来赏花游玩,让稻油轮作绽放更多“致富花”。

image.png

村民采收万寿菊

串点成线 水果园里话丰收

近日,紫云县城沿209省道格凸河镇羊场村路段销售紫王葡萄、水晶葡萄的摊点在道路的两旁随处可见。

“羊场村的紫王葡萄香甜可口,每次回安顺我都要买几斤。”在紫云建达医院上班,家住安顺的周玫说。

“209省道格凸河镇沿线路段种植有葡萄、柑橘、李子、梨子,枇杷等精品水果,种类多样、品质优良,四季有花果、时时可采摘,这些果园不仅让群众直接获益,同时形成串点成线的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线路,为发展采摘体验乡村旅游提供了产业支撑。”格凸河镇党委书记罗雪松说,为把公路沿线的枇杷管护好,争取了100万元资金,对枇杷进行修剪、施肥管护,目前已完成枇杷的修剪,准备组织村民施肥管护。

说起枇杷产业,今年格凸河镇沙戈村种植枇杷的村民可尝到了甜头。村民王敏三年前由政府提供枇杷苗,利用坡耕地栽种了5亩枇杷,经过精心管护,今年迎来丰收,亩产值达6000元。格凸河镇在发展精品水果产业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村民把自家民房打造成农家餐旅馆,吸引前来格凸河景区游玩的人们入园采摘体验,品尝土鸡、土鸭、腊肉等农家特色饭菜,让群众在旅游经济上增收。

image.png

长田村村民自建墙

种养结合 业兴民富山村美

在格凸河镇长田村落王冲组荷田里,几名村民穿梭在田里采收莲子,莲子具有药用价值,用途较多。

“该村利用良好的水资源环境,种植了140亩莲藕,并在莲藕田里放养鱼苗,发展‘莲藕+鱼’立体农业,夏季荷花盛开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秋冬季采收莲子、莲藕、捞鱼获得双重收益。”长田村党支部书记侯朝志说,该村的“莲藕+鱼”立体农业是“村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今年,该村投放鱼苗20万尾,预计年底进行销售。

同样,今年沙戈村投入4.5万元,在面积12.5亩的生态鱼塘投放了17万尾鱼苗,在鱼塘边还发展了生态养鸭,安排专人负责养殖管理,形成了绿色循环的生态养殖产业。

在旁如村,村集体用目前存栏的牛以及养牛场附属基础设施入股,贵州三人行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负责后续经营管理。分红采取村集体占30%、公司占70%的方式。现在产业链条延伸,群众得到真正实惠,村集体资金资产增值。

在银山村,今年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了200多亩辣椒,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组织劳动力,公司提供技术、生产管理和联系销售,辣椒采摘销售后,合作社与公司按照4:6比例分成,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和参与务工获益。

在特色农旅产业方面,坝寨村契合“旅游+”特色,依托格凸河景区、亚鲁王城、攀岩基地优势,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与贵州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万寿菊450亩,带动周边农户务工3000余人次,平均每天100元,发放务工费用30万余元。

“一季万寿菊要采摘十多茬,亩产达6000斤,采收的万寿菊发酵后直接卖钱。”万寿菊花期长,种植在格凸河景区人口多的坝寨村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

image.png

银山村辣椒丰产

生态宜居 村美民富幸福来

“现在我们村的条件比之前好了很多,晚上也可以打篮球、跳坝坝舞……既能健身还为村里注入了活力。”格凸河镇沙戈村党支部书记姚洪说,今年,该村争取到18万元资金,对沙戈村广场进行优化改造,并在广场一角建成了一个篮球场。

去年,该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对羊场寨的排水设施进行治理,污水从地下管道排出,实现雨污分流。并对寨前的垃圾堆进行清理,把垃圾清理后的空地建成文化活动广场。

“治理后的羊场寨组,污水横流的现象没有了,寨子干净清爽了。”沙戈村羊场寨村民伍少忠说,文化活动广场上安装有篮板,绘制有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该广场不仅成为他们的休闲健身场所,还是寨子里遇红白喜事的活动场地。

“为激发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好风尚,沙戈村成立文明评议小组,对农户室内、室外环境卫生及邻里和睦团结、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内容进行文明评议。”姚洪说,对评议出的红榜进行奖励表扬,对评议出的黑榜进行批评教育,以此激励人们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崇德向善的好习惯好风尚。

沙戈村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只是格凸河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格凸河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余万元购买垃圾箱12个、垃圾桶100个,垃圾箱基本覆盖全镇各组。在猫场村小分组修建生活排水沟600余米;对羊场村2.2公里河道进行治理;在猫场村修建公厕1所,户厕119户;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宜居创建过程中,积极动员群众自主建成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1139处,对开展成果显著的村给予1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对示范效果好的农户评选为示范户。

“我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让村庄欢颜、山村更美。”罗雪松说,结合镇内多个苗族村寨传承下来的亚鲁王文化、种养结合的现代农业、紧靠格凸河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等,以“神秘亚鲁王、魅力格凸河”主题推进“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梁惠焜 三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