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步行安顺,碧水蓝天,白鹭成群。公园里,市民们悠闲地散步,感受鸟语花香的惬意;丛林中,农户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菌药清香的丰收喜悦;山野间,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点缀了安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前进的足迹。
十年来,安顺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厚植生态底色,积极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全市人民的“金山银山”。
如今,在这碧水蓝天下,一幅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瀑乡安顺铺陈开来。
邢江河旧州段浪塘河道
铁腕治污 建设美丽新家园
初秋时节,碧水荡漾。在邢江河旧州段浪塘河道上经常会出现一个格外忙碌的身影,他是该河道的管理人员刘兆福。
“旧州镇通过分散管理,集中整治的方法来管理河道,我每天负责巡河,排查污染隐患,眼见生态越来越好,打心眼里高兴。”正在巡河的刘兆福笑着说,你别看浪塘河道现在杨柳依依,曾经这条河可是另外一番景象,村民们生活垃圾和污水肆意排放,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一下雨污水入河,不堪入目。
刘兆福跟河道管理人员车庭凯集中打捞
经过几年持续治理,才换来今天的碧波荡漾,鸟儿翱翔,邢江河旧州段的复苏,离不开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如今,该河段已建成了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担纲河长的治理体系。
邢江河旧州段的有效治理只是安顺市全力推进河长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顺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行河长制,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180条河道均设立了河长,由1662名各级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河长,实现了全市河长制全覆盖,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曾经的贯城河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黑臭”水流,臭气熏天。现在的贯城河已成为城市中不可复制的自然景观廊道。”市民张女士感慨道。
为了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近年来,安顺在辖区内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通过采取“探测河道走向、开孔、清淤、布管、截污”等方法,实施“沿河大截污”、底泥清淤疏浚、中水回用、远程调水等根本性和实质性工程性措施,逐步消除黑臭问题,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2019年,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完成13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期流淌的“臭水沟”恢复了碧水清流。
贯城河龙泉路段 顾宇 摄
深入推进河道治理,只是安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涉及我市的12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1.2平方公里,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7%以上,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和第二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完成,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厕所革命先进市。
十年来,安顺以铁的手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安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安顺环境质量各项主要指标逐年向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顺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植绿护绿 铺就绿色新跑道
秋日暖阳下,行走在安顺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道路上,随处可见香樟树、桂花树、银杏……
安顺森林资源丰富,良好自然生态就是安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如何才能保护并进一步厚植安顺的“生态底色”?近年来,安顺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在安顺,每年春节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全市干部群众上山植树,已成为新年开工的头一件大事。十年来,全市各部门、各系统累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430万人次,累计植树1440万余株。
树随路走,花伴人行,一步一路皆风景。近年来,安顺通过扎实开展绿色安顺三年行动,加快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159.1平方公里,37座山体公园绿化建设,林木种苗生产4.13亿株,完成营造林265.6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入选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奖”。
“增绿”重要“护绿”更为关键。十年来,安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森林资源管理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多措并举做好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控、毁林行为遏制等工作,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古树大树名木保护、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及主动探索林业碳汇等“三篇文章”,并相继印发《全面实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市级林长名录》等文件,建立健全林长制管理制度,设立四级林长2046名;创新“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推动落实依法管林责任;以1076名村级林长和6776名生态护林员作为管护力量,着力构建“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实现全域林长制组织责任体系网格化,让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这十年,安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实现大保护,不断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
镇宁自治县发展林下中药材
林下产业 厚植发展新优势
良好生态环境中孕育的安顺诗意山水,如何让“百姓富”与“生态美”实现同频共振,达到群众增收与生态改善互促共赢?
十年来,安顺始终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走生态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新路。
工人采摘赤松茸
在平坝区乐平镇架布林场,道路两旁林木郁郁葱葱,树下一袋袋菌棒整齐划一,淡淡的菌香弥漫山野,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的菌包是边种边采,用工很大。”林场负责人张晓龙表示,林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起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
在西秀区七眼桥镇时屯村金刺梨种植基地,昔日石头荒山早已换了模样,一棵棵长势喜人的金刺梨树扎根其中,迎风摇曳,绿意葱茏。
七眼桥镇以金刺梨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在石山坡、荒山坡上大面积种植,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激活荒山资源,还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良好的生态发展效益。
匠卢·村晓
播种“绿色”,收获“希望”。十年来,安顺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安顺金刺梨、花椒、油茶等特色林业生态产业,形成关岭、紫云重点发展林下蜂、林下鸡、林下食用菌和牧草等;西秀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平坝重点发展林下灰鹅;普定重点发展林下蜂、林下兔;镇宁重点发展林下生态鸡;黄果树重点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新名片,不断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安顺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3个,建成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小镇,30个国家森林乡村,26个省级森林乡镇,443个省级森林村寨,463个省级森林人家。全市林下经济发展利用面积已达120.58万亩,上半年全市林业系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林业产值达157815.18万元,同比增幅9.54%,惠及农村人口达10万余人。
盘点过往精彩,展望辉煌未来。今天的安顺,开窗见绿、推门见景,到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画卷,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牢固,绿色发展的动能更加充沛,绿色发展的活力更加彰显。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郭修 伍水清 詹艳 陈婷婷 吴学思 郭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