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嘉禾香公司: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助推紫云农业现代化

2022-10-14 10:13:2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从销售农特产品到农产品精深加工,再到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拓展销售市场,形成从种植、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产销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助推紫云农业现代化发展。

成立平台公司 助力农特产品“出山”

10月12日, 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紫云嘉禾香公司,下同)销售公司农产品包装运销车间里,20名工人正在包装竹荪、紫松茸、薏仁米等农特产品。

贡菜加工.jpg

贡菜加工

“这是嘉禾香公司请工人包装的农产品,今天晚上就要装车运销到广州。”紫云嘉禾香公司负责人蒋世龙说,为助推农特产品出山,公司到全县各乡镇收购农特产品,通过精包装后销售到全国各地。

2019年,紫云自治县为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成立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对接销售工作,助力“黔货出山”让紫云农特产品实现“卖得出”到“销得好”。

嘉禾香公司成立至今,有党员4人。公司现有聘用职工37人。目前,该公司全资下属子公司8家,混合制公司3家,SPV公司3家。2021年底,该公司荣获省级龙头企业称号。

农特产品展示厅.jpg

农特产品展示厅

近年来,该公司线下与南方电网、贵盐集团、现代物流园生资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充分利用广州南沙帮扶紫云自治县资源,该公司积极与广州农产品批发企业对接推销紫云自治县农产品,拓宽紫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22年该公司多次到粤港澳深、四川、山东等地开展产销对接会。线上公司产品入驻全国832扶贫、黔货进军营、翼支付、一码游、一码贵州、天猫、微店、爱福客、土淘金、爱如电、拼多多等线上平台销售。

同时,该公司致力于本地农产品的品牌打造,通过商标注册强化品牌效应。全力打造农特产品商品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创建了黔农嘉禾香品牌的紫云百花蜂蜜和紫云五倍子蜜、紫云红芯红薯、紫云红芯红薯挂面、紫云绿茶、紫松茸、紫云干香菇、紫云菜籽油、紫云土麦子面条、紫云土鸡蛋、腊肉、山茶油等34种产品,全面提高当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县域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健康发展。

“公司以不低于本地市场价格收购紫云农特产品,通过品牌效应和精包装在线上线下拓展销售渠道。”紫云嘉禾香公司总经理陈立说,三年来,公司每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有效促进了本地农产品的销售;在带动就业方面,公司每年支付务工费400万余元,有效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精深加工 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走进猫营工业园区,嘉禾香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紫云蜜之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蜂蜜加工生产车间,工人们协调搭配,将蜂蜜原料通过机械粗滤、融化、二次过滤、真空浓缩、冷却、装瓶、检验、贴标签、打包装箱。

蜂蜜加工车间.jpg

蜂蜜加工车间

据了解,为打造紫云蜂蜜品牌,让蜂蜜提质增效,去年冬,紫云用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紫云的广州市南沙区支持的205万元,在猫营工业园区建成一条自动化蜂蜜加工生产线,公司把从各乡镇(街道)收购来的蜂蜜进行精深加工,以提高蜂蜜的波美度,让蜂蜜更纯品质更优。

“蜜源不同,蜂蜜品质各异,比如蜜蜂采集五倍子花、槐树花、白刺花、千里光花等酿成的蜂蜜品质较好。”嘉禾香公司蜜蜂产业管理员王登丽说,公司从收购、加工、包装等环节上严格分类把关,确保不同品质的蜂蜜不混淆、不掺和,保证加工的蜂蜜分门别类,让销往市场的紫云蜂蜜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赞誉。

红芯红薯分拣.jpg

红芯红薯分拣

同样,今年嘉禾香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紫云盛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该县坝羊、猫营、板当等乡镇收购生鲜贡菜加工成贡菜干、咸贡菜等贡菜系列食品,按品质种类以70元至98元1斤的不等价格销往广东、昆明等地市场,让村合作社和农户种植的贡菜卖得出卖得好,促进紫云贡菜产业的发展。

“为促进紫云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公司在猫营产业园区建设了贡菜、蜂蜜、山茶油、佛手瓜饮料和腊肉等5条农产品加工生产线,贡菜、蜂蜜和腊肉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运行。”陈立说,今年共加工贡菜20万斤,产值达182万元,加工蜂蜜1.2万斤,产值达204万元。

基地建设 示范种植带动促发展

10月12日,记者在火花镇江纳村嘉禾香公司水稻示范种植基地看到,一边是收割机收割稻谷的场景,另一边是耕地机在翻地的场景。

“今年嘉禾香公司在火花镇江纳村和龙头村流转良田,采用机械化示范种植水稻500余亩。目前,已收割300亩,亩产量达1200斤。”蒋世龙说,为狠抓粮油生产推行稻油轮种,水稻收割后,立即翻地种植杂交油菜,确保种植的杂交实现早熟早收,使其不影响明年按季节打田插秧,确保油菜、水稻双增产。

记者在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嘉禾香公司红芯红薯种植基地看到,该公司正组织20多名村民在挖收红芯红薯。

机收水稻.jpg

机收水稻

“连日来,我每天都来这里挖收红芯红薯,平均每天能挖收600斤,以每斤0.2元计酬,一天可挣120元。”幸福园村村民罗仕妹说,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照顾家人两不误,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随后,记者来到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嘉禾香公司红芯红薯分选运销点,10多名村民正在对挖收来的红芯红薯进行分选装框。

“今年,公司在白石岩乡示范种植400亩红芯红薯,目前已挖收200多亩,其亩产量达2500斤。公司请村民挖收红芯红薯以0.2元1斤计酬,分选装框以10元1小时计酬。截至目前,已挖收红芯红薯20余万斤,销售15万斤。”嘉禾香公司红芯红薯产业管理员周扬说,他们在挖收销售红芯红薯的同时,也在翻地培育贡菜苗,红芯红薯挖收后栽种贡菜。

大棚辣椒.jpg

大棚辣椒

该公司采购植保无人机、起垄铺膜一体机、乘坐式双行蔬菜移栽机、气吸蔬菜播种机、耕地机、水稻和油菜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以及对产业基地的机耕道、灌溉沟渠建设等。

“今年,除了在火花镇建成480亩稻油轮作生产基地、白石岩乡建成400亩红芯红薯和贡菜轮作基地外,公司还在猴场镇和猫营镇种植700亩辣椒,以及公司承接猫营、宗地、大营、火花等9个乡镇共1935箱蜜蜂来管理。目前,该公司正在对接实施的SPV项目5个(养兔、设施渔业、蓝莓种植及加工、营养餐配送和黄精种植),以及正在筹备冷链物流中心、圆圆科技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现代数字渔业3个等SPV项目来经营。”蒋世龙说,三年来,公司从最初单一的拓展销售渠道销售紫云农特产品到农特产品深加工,再到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产业一体化产业链。(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宋爽 二审:梁惠焜 三审: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