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种一粒“籽”,夏收万斤“油”。今秋以来,紫云自治县紧盯“油瓶子”,种好“油菜籽”,全面推行“水稻+油菜”“玉米+油菜”的粮油轮作,以育苗移栽和翻耕播种等方式种植油菜,努力实现“冬增绿、春增景、夏增收”的目标,助力产业振兴。
四大寨乡种植的第一批油菜长势喜人
示范带动 推进油菜生产扩面提质
近日,在四大寨乡落城村油菜示范种植点,不少村民在地里进行打窝、插苗、盖土等作业栽种杂交油菜。
“今年秋冬季,该乡依托落城村、纳容村、噜嘎坝区土地资源,以培育杂交油菜苗来移栽的方式打造了一个面积1000多亩的油菜示范种植点,以示范带动,激发群众采取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杂交油菜,促进油菜提质增效。四大寨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再荣说:“全乡计划种植杂交油菜5000亩。其中,乡党委8名班子成员每个打造一个面积300亩的杂交油菜种植示范点。”
同样,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干水井村连片坝区里,随处可见村民栽种杂交油菜的场景。
“该乡计划种植杂交油菜7000亩,其中,示范种植杂交油菜2400亩。”白石岩乡副乡长王玉凯说,目前,已种植杂交油菜5000亩,预计本月中旬完成杂交油菜的移栽工作。
“为带动群众以培育杂交油菜苗的方式来移栽种植杂交油菜,促进油菜增产增效,该县形成县级领导带头抓、农业部门主抓,大力推进秋季油菜种植,促进油菜产业扩面提质。其中,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各打造一个面积500亩的油菜种植示范点,各项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各打造一个面积300亩的油菜种植示范点。
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雄说:“为抓好秋耕冬种工作,该县农业农村局为农户免费发放30吨杂交油菜种和400吨肥料,以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粮油轮作。今年,全县种植油菜20.23万亩,其中,以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杂交油菜5万亩,以播种方式种植本地油菜15.23万亩。
猫营镇牛场坡村油菜移栽
粮油轮种 促进粮油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在猫营镇209省道沿线的黄土、长兴、普卡桥、农场、沙坝等村看到,公路边的田地里有村民在翻地、种植油菜。
“今年,黄土村一改往年以播散方式种植油菜的习惯,用杂交油菜种类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油菜,全村种植杂交油菜500亩。”黄土村村委副主任周付文说,待明年油菜收割后,该村将以翻地种植玉米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为抓好粮油生产,今年该镇以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杂交油菜2.02万亩,以播种方式种植本地油菜1.36万亩。”猫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永才说,稻田翻耕后此前种植油菜的地块,在明年油菜收割后将打田插秧;而利用坡耕地种植油菜的地块,待明年油菜收割后将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随后,记者在五峰街道办中心村干龙坝组看到,村民陈顺芝正在地里栽种杂交油菜。“早栽早收割,早打田早插秧,油菜栽种迟了会影响明天的打田插秧。”陈顺芝说。
“为推进粮油轮作,促进粮油扩面增产,五峰街道办把中心村和海子村作为杂交油菜示范种植点,以点带面动员群众大面积种植油菜,该街道办今秋种植油菜1.43万亩。”五峰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班庶华如是说道。
农机助力三秋生产
同样,板当镇硐口村依托坝区土地资源,以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杂交油菜875多亩,以播种方式种植本地油菜327亩。
“利用坝区土地种植油菜,推行‘水稻+油菜’轮作方式,呈现冬增绿、春有景的良好景象,实现村美民致富。”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说,今年,他们还在坝区种植了部分开花颜色不同的油菜,待明年油菜开花时,将会呈现出一些美丽的图案,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该县以“水稻+油菜”“玉米+油菜”轮作方式推进粮油轮种,让有限的田地冬季不撂荒,实现田地冬披绿、春赏景、夏插秧、秋稻香,既让粮油增产增效,又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村美民富助力乡村振兴。
紫云自治县油菜机械化移
科技引领 推动粮油增收民致富
“为大力推行粮油轮作,我们在抓秋耕冬种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稻油轮作项目4万亩,获项目补贴资金600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物化补贴农户,提高农户积极性。”张雄说。
同时,结合稻油轮作项目,进行水稻高产技术推广,该局及乡镇两级高度重视下,狠抓了良种选用、配方施肥、重大病虫综合连片防控等多种技术措施的落实,增强水稻抗旱、抗逆性能,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往年,水稻产量得到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行粮油轮作工作中,紫云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前往各乡镇村寨举行油菜育苗移栽培训现场会和科学施肥现场会,开展指导培训活动。
“上个月,县农业农村局在我村举行的一场油菜育苗移栽现场培训会,让我们对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杂交油菜有了更深的了解,油菜育苗移栽,不仅大大提升了油菜产量,还可以掐一轮油菜苔卖,在不影响油菜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收入。”牛场坡村村民吴修波说,移栽的油菜更有利于使用机械化收割,实现碎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打田栽插的秧苗不容易泛黄,让秧苗呈较好长势。
油菜机械化移栽演示
今年,紫云县级平台公司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推行“水稻+油菜”轮作,把火花镇江纳村和龙头村连片的500亩水稻种植基地全部用来种植油菜。为提高效益,该公司用机械化移栽油菜苗,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
据了解,油菜机械化移栽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油菜栽培方式,是农机农艺的高效融合。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大幅提高油菜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促进油菜恢复性增长,为紫云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紫云将紧紧围绕机械化育苗移栽保障油菜单产提升,节本增效。聚集重点区域,紧盯主要品种,在全县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一批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试验点,总结可复制、可推广、高效益的种植模式,带动油菜移栽大面积均衡发展,促进油菜扩面、提质增效,助农民增收致富。
安顺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上一篇:
紫云羊场村:又到柑橘丰收时
2022-11-09
下一篇:
紫云翠河村:山水相依绘美景 融合发展促振兴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