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棍碰撞的清脆,盘江小调演奏的悠扬,布依刺绣指尖的灵动,千人芦笙大课间的壮观……在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欣欣向荣的民族文化随处可见,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人人争先。
11月7日,记者走进关岭民中,恰好是该校第三十二届秋季田径运动会的闭幕日。随着阵阵音乐声在运动场上响起,身着苗族服饰的同学们手持花棍进场,花棍上下旋转,彩裙随之飞舞,清脆的棍棒击打声与舞蹈组合起来相得益彰,随后自吹自舞的苗族芦笙舞以及传统文化舞龙、舞狮、武术也颇为精彩。最为壮观的还属大课间芦笙操,4000余名学生分年级、分批次、分方阵轮流竞赛评比,时而整齐划一,时而更换阵型,时而绕圈而舞。
“我校自2003年开始,立足本县县情,突出民族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划,把民族文化融入到学校里、课堂上、课间中,切实让民族文化的种子在校园扎根、开花、结果。”关岭民中民族民间文化办公室主任刘之伟告诉记者,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关岭民中从最初开设苗族花棍舞进课间,慢慢延伸出盘江小调进校园、布依刺绣进课堂、苗族芦笙进班级,现在又新增了舞龙、舞狮、武术等传统文化。
多年来,关岭民中始终坚持“教育让生命更有价值”的办学思想,秉承“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通过近二十年民族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深耕细作,从最初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到聘请民族教师、民族艺人进课堂,正式形成民族教学走班制,直至如今构建完整的民族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将民族文化彻底融入到体育和艺术类课程,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和掌握一至两项民族文化技能。
“我学习苗族芦笙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仅增加了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还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增进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提及学习苗族芦笙后对校园生活带来的诸多益处,关岭民中高二学生曾开丽笑着说道。
在布依族苗族文化底蕴浓厚的关岭,苗族花棍、芦笙和布依族盘江小调、刺绣等民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新鲜血液来传承。关岭民中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着力把民族文化、民族体育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丰富学生人文内涵,有效提升了全校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认知、认可。
通过多年努力,该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艺术学校”“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奋进道路。”关岭民中党委书记勾忠光说,接下来将把引领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使命所系,发挥优势所在,把握价值所求,坚定行动所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实践,不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高级中学建设,全心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安顺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