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好似一步步向上的阶梯。
2010年我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到今年再次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关评估,走过12个年头。
12个年头,在国人传统观念里,称之为一“纪”。这一纪,适逢新时代的十年,我们见证了黔中大地发展跨越的图景:主要经济指标连年攀升,城市框架全面铺开,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分明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逐年增大。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引领,在全国所有城市都加速奔跑的年代,创建工作一直在路上,从文明迈向更高的文明阶段。
力道:高位推动 久久为功
这一场攻坚,自上而下,人人履职、个个尽责。
安顺的文明城市创建,从一开始,就是最强力度。
自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文明委主任会定期召开创文工作调度会,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文明城市建设写入历届党代会报告,纳入重点工作目标。
2022年3月5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心城区的国贸广场举行
市委率先垂范,一以贯之开展“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平台,作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实践检验。
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各类理论舆论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坚定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信念,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市级层面积极研究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期规划、3年中期方案、1年工作计划;建立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督查整改、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系列机制,将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与各单位、各部门工作目标和职责相衔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条块紧密结合、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2022年4月5日,志愿者帮助群众进行核酸检测登记
指向很明确: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各项工作的良好成效作为支撑印证,也需要把文明城市的目标导向植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重点工作之中,且管长远、利长久。
许多时候,提及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常是以对某项工作重视程度的优先级加以界定的。多年来,安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这使得文明,一直都在幸福美好新安顺的现实考量和生动实践里。
条理:内外兼修 面貌焕新
这一场变革,层层深入,立足现实、接轨潮流。
安顺的文明城市创建,是讲格局、讲气魄的高端建设。
坚持宽视野搞规划、大手笔抓建设、高标准促管理,安顺大力推动城市功能、环境、形象全面升级,把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指标。
优化空间布局。围绕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向东发展、向西拓展,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人口转移步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5平方公里;成功打造10个市级、5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旧州镇、黄果树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18个村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探索出“一分三向”的新型城镇化“安顺模式”。
加强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涵盖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在内的“四改”工程,完成棚户区改造7.51万户、老旧小区改造2.4万户,打通“断头路”27条;开展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双修”工程,完成30余座山体公园建设,虹山湖、娄湖等城市公园建成投用,现安顺建成区绿地率3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7%,全市森林覆盖率60%,皆位居全国前列。
提升对外形象。充分依托安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以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六心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大力推动“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安顺“中国最美丽城市”文旅融合名片。
如今的安顺,美好景致所在多有。两城区、各县城规整敞亮,农村气爽风清;道路四通八达,环境舒适整洁;以山体公园的绿化建设为轴,塔山、金钟山等重点部位纷纷化身“城市盆景”,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走不厌看不足,回眼一探见乡愁。
安顺的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建设同行,和城市一起美丽。
内核:文明风尚 内在品质
这一场教化,润物无声,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安顺的文明城市创建,把市民文明素质摆在突出位置。
2022年4月22日,组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
注重教育引导。大力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擦亮“书香安顺”“双阅读”等文化品牌,全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诚信建设、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文明社会风尚行动,修改完善市民公约、行业规范、村规民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落细落小落实。
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之中。近年来,全市共入选“中国好人”33个、“贵州好人”249个,全国、全省道德模范32个,获得全国文明乡镇3个、文明村17个、文明单位16个、文明家庭2户、文明校园4个。
注重典型示范。定期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发挥典型引领和正面激励培根铸魂的作用;依托王若飞故居、陆瑞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先进模范进基层”等宣讲活动;大力开展“道德讲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等示范活动,以鲜活的价值观为市民提供精神营养。
为此,全市广泛深入地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齐上一线,凝聚各方力量圆满完成项目建设、环境治理等任务。构建“曝光台”“百姓关注”等舆论监督平台,推动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坚持把创文项目列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
2022年6月2日,“创建文明城 志愿我先行”2022年”爱心送考“启动仪式
出台《安顺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车辆礼让行人、不文明养宠等“文明新风尚”写入法规,加强刚性约束;统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广“随手拍”上报系统、“12345”便民热线、网格化监控等管理方法,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用好文艺手段,把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瀑乡安顺等元素融入文艺作品和公益广告,以丰满、亲切、生动的艺术形象打动人、感染人。
实践中,安顺把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界定为全体市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共同成长的过程。
温度:创建惠民 价值取向
这一场创建,突出价值,纾困解难、温暖人心。
安顺文明城市创建,自始至终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做好精细化管理服务,赢得广泛认可。
西秀区马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书阅览室一角
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完成市政交通、场馆建设、管网改造等“八大工程”65个重点项目,特别是抓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区域的改造,借势解决便民设施破损、城区河道黑臭水体等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加快构建“15分钟便捷生活圈”,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加强城市管理。从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启动“八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以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学校和医院周边为重点,常态长效解决越店经营、空中飞线、社区环境等问题,为群众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深化政务便捷化、经营诚信化、交通智慧化、城市数字化、小区网格化的管理;广泛推行窗口“一站式”服务,让“小窗口”实现了“大服务”;以交通、金融、供水、供电、通信等窗口行业为重点,广泛开展诚信服务、微笑服务、文明服务,深化窗口服务效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2021年,群众安全感达99.69%、满意度达98.97%。
安顺第八小学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
突出群众性、实践性、长效性,创建接地气、有人气的活动载体。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唱响“文明行为我践行”,4万多名党员干部参与文明劝导、社区服务等;开展“瀑乡安顺·志愿黔行”志愿服务,29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创建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市民在自觉参与中提高文明素质。利用电视、网络、文艺汇演、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引导,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进行创文有奖问答和问卷调查,多形式、多渠道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实现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思想转变。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安顺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踔厉奋发、自信自强,向“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