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关岭石板井村:“农学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2-11-21 11:40:0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40多年前,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开创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先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造了以“定产到组、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顶云经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奏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步入新时代,石板井村秉承“敢闯敢试”的优良传统,弘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以“农学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航拍石板井村一角.jpg

航拍石板井村

伴着青瓦白墙的美丽村居,沿着干净平坦的串户路,日前,记者探访了这座“农村改革第一村”。

74岁的村民陈祖学每天午饭前后,都会到荷塘周围走上两圈,再到民族文化广场上休憩片刻。“这几年村子变化太大,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大路修到村门口,小路修到家门口,村里还按上了监控,今年又修建了荷花池和亭子,现在是环境好、治安好、生活好,样样都好。”提及如今的幸福生活,老人笑眯眯地向记者介绍着,脸上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来了。

石板井村民族文化广场.jpg

石板井村民族文化广场

石板井村民族文化广场,占地3000余平方米,是集开展文化活动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阵地,这些年不仅成为本村村民闲暇时的游玩地,还是该村和周边村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这里都会开展唱山歌、包粽子、打糍粑等民族民俗文化活动。

“石板井村少数民族占比高达92.5%,以黎族和布依族居多。今年四月,省民宗委先后给予了村子7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项目资金,为我村民族团结示范、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优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该村驻村干部张骏琪告诉记者,这笔资金的注入将着力改造提升“顶云经验”体验园、建设“顶云经验”现场教学培训基地、民族文化研学基地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石板井村即将完工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jpg

       石板井村即将完工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今年,顶云街道办事处立足传承弘扬“顶云经验”,着力盘活闲置资源,引进企业与石板井村合作,共同打造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了研学酒店、研学教室和占地100余亩的农耕文化园,并将“农学文旅”的元素相结合,把位于该村范围内的“顶云经验”纪念园、陈列馆、体验园与民族文化青年创业园、中小学生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串连成片,唱响擦亮“顶云经验”的文化旅游品牌。除此之外,该村还在县林业局的项目支持下,在秧井组、新寨组谋划赏花经济,打造百亩樱花园,不断丰富村子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态。

石板井村新修建的荷花池和亭榭木栈.jpg

石板井村新修建的荷花池和亭榭木栈

“目前,我们已经在山上挖好了树坑,樱花树一到就立即种植,明年樱花园就能基本成型,而中小学生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接近尾声,室内装修结束后,相关用具陆续采购进场,预计今年年底就将全面完工。”张骏琪说,以“顶云经验”为核心,以研学基地为基础,后期将按照“‘顶云经验’+党建+研学”的思路,谋划打造石板井村特色党建“领航工程”,擦亮“顶云经验”这块“金字招牌”。

石板井村镌刻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jpg

       石板井村镌刻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

在石板井村干群的努力下,该村201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寨”;2016年被贵州省民宗委评为“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被贵州省文体广电旅游局评为“3A级旅游景区”和“贵州省甲级村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了信心,也鼓足了干劲。”石板井村党支部书记黄俊表示,石板井村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以新面貌、新作为、新担当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激发“农学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活力,形成村美人和、富民安居、产兴业旺的新局面。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梁惠焜 三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