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街道民族村: 小村里的表彰会

2023-01-16 09:07:2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1月11日,难得的冬日暖阳。镇宁白马湖街道民族村院坝里格外热闹,几袋大米、洗衣粉以及食用油等物品摆在一旁,乡亲们早早的聚到一起,有的还穿上了布依族服饰,来参加村里组织的2022年年度“乡村振兴模范村民”评比表彰会。

image.png

“那边的,不要摆了,赶快过来这里站好,马上开始表彰了!”9时30分,表彰即将开始,民族村村支书罗明勇提高了嗓门喊道。

民族村位于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南面山区地带,受自然条件限制,早些年,村庄发展困难重重,村里基础设施条件也很差。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市人社局与民族村形成结对帮扶,定期联系农户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路子,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村集体收入60.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自2016年3500元提升至2022年8900元。

乡村要振兴,不光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民族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队伍管理。按照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干群互动的形式,创新工作举措,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文明评比、开展移风易俗等方式,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乡村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有效解决“脏、乱、差”等问题,让文明之风浸润乡村。

image.png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激励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去年10月,村干部们和驻村工作小组便商量着在村民中开展“乡村振兴模范村民”评比,对获奖村民给与一定物质奖励,并授予奖牌。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倡导群众树新风,提升文明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就是给村里面卫生做得好的、勤劳致富的、积极参与村庄事务的村民和表现好的在校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希望大家能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开门见山,民族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凰用通俗易懂的话重申了开会的意义。

院坝里,大家围在一起,小声的讨论着,“这几年村里变化确实大,村里的环境变美了,大家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积极参加。”说起村里的变化,老党员王金学感慨颇深。

“文明卫生模范户有韦天领、韦永毫、韦登庆……”罗明勇开始宣布评比结果,大家顿时安静下来。

被点到名的村民立马站了出来,笑容满面地等待着一会的颁奖。

image.png

“这是你的奖牌,在这签名领奖品,你的奖品是大米和油,你的是洗衣粉和洗洁精,这个小朋友,你的是笔记本……”名单宣布完毕,获奖村民们笑着领奖品。

“这几个娃娃厉害。”“我们也要努力,得争口气!”没得奖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既有对获奖者的羡慕,也在给自己“鼓劲”。

韦应松是返乡回家的大学生,今天他接到一个“重任”,帮家里领奖。他家比较注重家庭环境卫生,房前屋后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平时也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乡村大扫除”等活动,在村里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这次被评为文明模范户。拎着奖品,韦应松很开心,“离家几个月,这次回来村里又发生很多新变化,路口放上了垃圾桶,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村里环境更干净整洁,走在村里舒服多了。我们会珍惜这个荣誉,努力做得更好。”

“希望获奖的家庭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没拿到奖的也不要灰心,这样的活动以后我们会经常开展,大家要以模范为榜样、争先比优,把民族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宜居。”颁奖结束,黄凰大声动员道。

活动结束,人群逐渐散去,院坝里恢复了安静。小小的一个活动,情感交融间,推动着民风乡风、人居环境、乡村生活的美丽蝶变。

“今年我们计划在村里打造一个文化广场,让大家能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多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短板,结合村庄实际,发展好生猪养殖产业,进一步扩大樱桃、花椒种植,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黄凰说道。(安顺日报融媒中心记者 郭黎潇)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梁惠焜 三审: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