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桥 致富之桥 振兴之桥——记紫望高速火花特大桥

2023-02-15 01:23:13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位于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的紫望高速火花特大桥,全长4.075千米,是贵州省境内桥墩最多的高速特大桥,也是全国山区高速公路中最长的大桥之一,这座大桥被大家熟知并念念不忘的并不是这些之“最”,却是因为它的U型匝道设计—— 一座能调头的高速公路大桥而走红网络,成为贵州高速的“网红桥”。

紫望高速火花特大桥

路通百业兴,致富有信心。火花特大桥的修建,作为赤望高速重要连接线的紫望高速的全线贯通,打通了贵州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省出海南北运输大通道,让贵州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运销珠三角地区和出口越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国家有了更为便捷的陆上通道,火花特大桥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致富之桥”、“振兴之桥”。

一座高速公路上能调头的“网红桥”

赤望高速的重要连接线紫望高速公路于2016年9月正式动工,道路全长74千米,有隧道15座,桥梁112座,其中特大桥3座、大桥86座、中桥23座,桥隧比为61.39%。

这是贵州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第五纵线赤水经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正是对紫望高速建设参建者披荆斩棘、奋勇开拓的真实写照,而对紫望高速公路100余座桥梁之一的火花特大桥的建设,更是对“开拓者”一词的最好诠释。

崇山峻岭间的火花特大桥

全长4.075千米的火花特大桥是贵州省最长的高速公路特大桥,也是国内最长的山地高速公路特大桥之一。“火花特大桥是我工作以来遇到过的体量最大的施工项目,修建过程确实挺难的。”2018年11月,在大桥的建设中,记者曾经采访过中冶交通紫望高速总承包部副总经理二分部总经理徐晓刚,他用“高、大、难、险”给我们介绍了修建火花特大桥遇到的一道道难关。

何为高?330根桥墩总高度达14千米,60米以上高墩多达46根,主桥8个墩平均墩高为100.5米,最高墩达107.5米,桥面离地面最高处为115米,相当于30层楼之高;

何为大?桥梁混凝土总量约38万立方米,钢筋总量5.3万吨,主桥的一座承台同一栋200多平方米的别墅一样大;

全长4.075千米的火花特大桥是贵州省最长的高速公路特大桥

何为难?大桥854根桩总长41千米,最深的桩达70米,很多桩基在施工中遇到溶洞、塌孔难题,其中一根桩先后塌孔11次之多;

何为险?大桥有64个桥墩建在70度陡坡的半山腰中,桥梁左右幅地势最大高差有80米之多,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巨大。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探索应用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深桩基钻进技术、改进了高墩附墙爬模技术、创新应用了BIM等关键技术,既克服了垂直运输困难、起吊设备互相干扰、高空作业风险大等施工难题,为同类桥梁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冶集团紫望高速公路项目部经理张红岩介绍说。

火花特大桥下的田园风光

飞虹架南北,通途在眼前。历经579个日日夜夜的熬炼,克服了施工中的千难险阻,2019年1月5日,火花特大桥架梁终于胜利完成。

2021年6月,一段“贵州一高速走错方向可以调头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让这座盘踞在大山间的大桥成为“网红桥”,引来不少游客前往观光,打卡拍照。

让火花特大桥成为“网红”的正是它“U”型的回转匝道设计。

据张红岩介绍,火花特大桥东侧是悬崖,如果在悬崖边建设匝道,建设成本很高,施工难度也很大。为此,他们就采用了“U”型调头回转匝道的设计方式,共用西侧靠近山体一侧的火花出口。司机调头后走一段对向车道,便可以抵达火花镇高速出口。

天堑通途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高速路高架桥,联通的是东南西北,承载的是致富希望。

过去,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的道路交通是“山间铃响马帮来”。现在的火花镇,高速公路有两条,通村公路四通八达,“汽车喇叭响,致富到农家”,乡镇、村寨畅通的交通网络已经全部建设完成。

火花特大桥下的美丽乡村

随着火花特大桥工程附属设施逐步完善,2019年10月1日,紫望高速正式通车。

打开贵州省高速公路地图,紫望高速公路横贯南北,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第五纵线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打通了贵州中西部南地区出省出海的重要陆上运输大通道。

这条高速路通车后,紫云到望谟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2个半小时缩短为50分钟,火花镇到紫云县城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为20分钟。

今天,记者走进火花特大桥下典型的低热河谷地带气候的火花镇,两边环山,一路上皆是无比秀美的自然景观。

然而时光倒退到几年前,这里只是隐藏在大山中的人间秘境。“一声能叫响,走起得半天”,是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道路不通,出行困难,极大地制约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使这里成为紫云自治县贫困落后的片区之一。

陆小安是火花镇兴合村的李子种植大户,过去,苦于山大无路,每到收获季节,许多李子只能烂在地里。因此,一直不敢扩大李子种植的产业规模。

兴合村村民卖李子给收购商

随着交通的巨大改善,让这里从“死角”变成了通衢。陆小安也因此打破了李子种植产业的发展“瓶颈”。2019年,随着紫望高速的开通后,他通过土地流转,把火花李子的种植规模从原来的5亩,扩大到了60亩。

2022年,陆小安的李子全部挂果丰收。“高速路畅通后,收李子的货车直接开到产业基地,果子新鲜,也卖得上好价钱,去年李子就卖了20余万元。”陆小安自豪地说。

有了好销路,自然带动起当地群众的李子种植积极性。火花镇党委书记胡伟介绍:“近三年来,全镇种植李子面积稳步扩大。2019年2.4万亩,2021年发展到3.17万亩,2022年全镇李子种植达到了5.5万亩。”

人悦其行、物优其流。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给火花镇带来了机遇与新生。让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火花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大桥下的产业

决战脱贫攻坚期间,火花镇林下蜂、林下鸡、高床蛋鸡、火花李子、肉兔、火花稻香米等一大批山地高效农业产业泉涌发展,交通服务脱贫攻坚的作用得到全面释放。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402户15122人彻底摆脱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玉带”连起山海领跑乡村振兴之路

2023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在火花特大桥下龙头村田坎寨组的田坝里,布依族妇女韦幺妹与村里三位妇女晒着温暖的阳光,坐在田坎边一边悠闲地唱着布依山歌,一边拍着抖音尽情的玩耍。

火花特大桥下田坎寨组田园风光一角

“脱贫后,家家户户有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没以前累了,空闲的时间也比以前多了。”韦幺妹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改善,村里的李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蔬菜产业也初具规模,村里的田地每年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沿着蜿蜒的公路,我们又来到火花镇平寨村,公路边的一片柑橘林挂着金黄的橘子,格外惹人喜爱。走进柑橘园,看到不少游客穿梭在园中,摘果、拍照、装袋……园内一片欢声笑语。

火花镇平寨村利用山地发展柑橘种植产业。图为游客在果园采摘橘子。

“刚从旁边的高速路匝道下来,没想到柑橘林离高速路口这么近,太方便了。”采摘柑橘的游客韦世琴说,她是火花镇合兴村村民,远嫁到河南十多年了,今年才回来过春节,一路正感叹家乡交通翻天覆地变化。

在公路旁,柑橘园主人陈组芬摆了一个简易柑橘摊,从高速路口下来的游客被新鲜的柑橘吸引,纷纷驻车询价。

“10元3斤,可以入园采摘新鲜果,也可以直接购买采摘好的果子。”陈组芬一边指着简易广告牌告诉前来询价的游客,一边帮购买橘子的游客装袋过秤,忙得不亦乐乎。

火花镇龙头村精品水果园

柑橘产业只是火花镇众多精品水果产业之一。“火花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全镇乡村产业振兴。”火花镇镇长吴康介绍,依托便利的交通,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火花镇利用得天独厚的低热河谷气候优势,按照“四季花果园 稻香火花镇”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种植精品水果,其中“火花李”种植已达5.5万亩,黄桃、葡萄、丑橘等水果8000余亩。

平寨村村民在G354国道边销售李子

道路通,百业兴。畅通的火花特大桥,让火花的精品水果产业日益兴盛,也让火花特产“火花香米”“早熟蔬菜”搭着高速的快车道走出了大山。

依托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2022年,火花镇种植水稻2.18万亩,种植早熟蔬菜2.3万亩,并建有“火花香米”生产加工厂房1个。“通过快速的交通通道,今天采摘的新鲜蔬菜和加工的火花大米,几天后就可以摆上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大城市居民的餐桌。”火花镇镇级平台公司负责人谢莉介绍,依托畅通的高速路,壮大了产业外销优势,加速“火花香米”、“早熟蔬菜”品牌化的打造,带动群众持续实现产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火花镇禾弘村村民收割蔬菜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山之巅,放眼望去,火花特大桥如同大山腰上的一条“玉带”,串起了火花的山川梁峁,连通了山与海之间,连接起了广袤的田野和广阔的市场。站在雄伟的火花特大桥下,镇党委书记胡伟说:“随着惠兴、紫望高速公路的相继贯通,我们火花槽子实现了‘双高速’交通的美好愿望,火花人民也看到了美好的希望,今后,我们将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让火花镇的乡村振兴产业步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伍水清  姚福进  李伟  吴学思


责任编辑:李芸 丁望望 编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