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五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宜居、新能源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抓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村城联动、景城互动、城乡一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聚合力 基层治理提效能
“几年来,大家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用勤劳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2月2日,五峰街道甘桥村村支书刘兴忠在给村民开院坝会时说。
马鬃岭风力发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以党内组织生活为抓手,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大会等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进行宣讲宣传。”五峰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啟超说,同时,还以院坝会、群众会、田间课堂和进组入户访谈与群众拉家常等方式,切实有力有效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五峰街道建强党建队伍,明确班子成员抓党建“一岗双责”职责,建立班子成员挂村抓党建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集中班子的智慧和力量依法依规办实事、办好事,形成相互监督,团结补位,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干事创业、守土尽责、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逐渐浓厚。工作中,注重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发挥老干部“传帮带”作用。同时,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大力发展新党员。
建设高标准农田 助力农业现代化
2月2日,记者在五峰街道中心村干龙坝组大湾地看到,几台挖机不停作业,将一块块斜坡地挖整成梯田,放眼望去,一丘丘梯田错落有致,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心村干龙坝组高标准农田
“按照紫云县委县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部署,五峰街道结合辖区土地资源实际,以一个组织抓统筹、一个口径抓落实、一个班子抓点位、一班人马抓协调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峰街道办主任阮继锋说,结合各村实际,街道办共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土地涉及中心、板香、红岩、青枫、甘桥、海子等村,目前,已完成田地平整1000余亩。
要让高标准农田赋能农业现代化,对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壤整治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五峰街道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求施工人员把土地耕作层土壤收拢成堆后,才挖犁底层以下土壤进行平整,再把收拢成堆的耕作层土壤铺在上面,把肥沃的土壤保留在耕作层,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我们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一是要让土壤肥沃保留在耕作层,二是修建高位水池,把灌溉管道安装到每一丘田,确保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土壤肥沃、有水灌溉。”阮继锋说,板香、中心两村的高标准农田引用三岔沟水库的水源来灌溉,海子、青枫、红岩等村的高标准农田引用山岔河水库的水源来灌溉,确保种植的农作物保收增产。
五峰街道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利于推行稻油轮作、稻菜轮作、粮油轮作,确保粮油自给自足,实现春有菜花香、秋有稻飘香的美丽景色,促进产城融合、景城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特色产业带 助推乡村游
2月7日,五峰街道红光村樱桃园里,种植户郭林刚正在修枝、施肥,做好管护樱桃树。
红光村村民管护樱桃
“现在把樱桃管护好了,果子才个大香甜。”郭林刚说,他家的樱桃种植面积有30亩,每年在樱桃产业上的收入就达10万元。
2015年,红光村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机会种植了218亩樱桃,2017年挂果见效,种植户获得丰厚收入。每到樱桃成熟季节,前来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小樱桃园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种植第一批樱桃的农户都赚了钱,此后,不少农户也跟着种植樱桃,目前,全村樱桃种植面积400多亩。”红光村原村主任陈德云如是说。
海子村草莓园
走进五峰街道海子村草莓园,一垄垄碧绿的草莓植株排列整齐,一颗颗色泽鲜艳、形态饱满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让人垂涎欲滴。
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三五成群,拎着篮子穿梭其间,享受着采摘乐趣。
“这里距离县城较近,我们来这里采摘草莓比较方便,一有时间就和朋友们相约到此采摘玩耍。”在此采摘草莓的贺彩霞说。
去年,海子村为盘活现有资产,把闲置的40个食用菌大棚进行改良后,用来种植草莓。目前,种植的草莓除了采摘游销售出一部分外,其余草莓以每斤22元的批发价运销到贵阳市场。
“今年,我们计划在青枫、清河、青林、海子、甘桥等村的209省道沿线种植300亩以上的黄桃,连接红光村的樱桃园和海子村的草莓园,形成集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带,促进产城融合、村城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吴啟超说。
改善人居环境 创建宜居乡村
位于紫云县城北大门的海子村,近年来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绿化、亮化、美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和“两污”治理,环境好了,村庄美了,走进村中常会见到村民甜蜜的笑颜。
海子水库景色
“瞧!现在的海子水库清澈见底,水面上的漂浮物没有了。”海子村村支书罗光瑞站在海子水库边说,通过污水治理,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都排放到污水池中,没有污水流入水库的现象了。
“在宜居乡村创建中,我们把海子村作为宜居乡村创建示范村,紧盯重点、难点,不留死角地进行全面治理,包括道路管理维护、河道卫生治理,水库漂浮物清理、污水排放整治等,并实行‘联户长’包保责任制进行环境卫生维护。”吴啟超说,海子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成立党员干部、“寨老”、小组长、联户长等组成的文明评议小组,按月对全村942户农户进行文明评议,评议内容包括环境卫生、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乐于助人、邻里和睦等,并对评议出的优秀户予以奖励,以激发群众争先创优意识。
村民发展养殖产业
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五峰街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硬件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配备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车3辆,在10个村配备勾臂铁皮垃圾箱160个,有盖垃圾桶700个,已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村收集、街道转运、县处理”标准。
“我们充分利用专栏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并对沿街1000多住户均张贴‘门前五包’责任卡,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推动乡村环境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吴啟超说,此外,坚持抓示范引领、坚持抓问题整改、坚持抓责任落实,把创建宜居乡村工作任务细化到村、分解到点、包保到人,明确责任分工、行动目标、整治内容,实行一天一调度,旨在按时段、分阶段、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