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屯堡文化是如何在贵州得以保留?
吕燕平: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历来都重视耕读。军人在这里屯田驻扎后,也很重视子女教育。在清末,武举人集资修建了学堂,当时已经算修得非常好了,有教学楼,还有图书室。屯堡人恪守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的同时,也在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在长期的积累中,就形成了屯堡文化。进入清代,随着卫所制度的解体,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屯堡都消失了,只有贵州的屯堡能较为完整地保存到今天。
龚德全:据《明史》记载,全国有329座屯堡,但就其规模的连贯性、区域影响力而言,没有超过贵州的。而今天我们所在的黔中屯堡,是目前国内具有唯一性的地域文化现象,也可以被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贵州孤本。
主持人:我觉得屯堡文化在贵州得以保存,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来源:动静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