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新征程 奋力开新局 ——安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04-03 16:59:1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我市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市深入实施教育“九大提升工程”,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截至目前,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3.39%,普惠率96.0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2%,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7.3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32%,小学、初中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宽带网络“校校通”100%全覆盖,大班额全面消除……

一组组数字浓缩着教育系统接力攻坚的艰辛历程,一个个成果更是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促提升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三月,春意融融,走进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一眼看去,校园干净整洁,教室、教学楼、田径场、科学实验室、图书室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

“以前我们学校只有一栋小的教学楼,面积狭小,学生只有400多人。现在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校生已经有4000多人了。”看着学校眼前的改变,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心理课老师谢芳感慨道。

在2016年之前,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只有一栋低矮的教学楼,同学们的活动场地十分有限。2015年8月,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投资3.35亿元,新建关岭综合性高级中学新校区,校舍面积扩建到现在的120余亩,涵盖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心理疏导室等各种功能室。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这个“小窗口”,透出的是我市近年来对于教育基础设施工作的努力。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我市大力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对我市所有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进行了提档升级。2022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4810个、床位540个、餐位2970个。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100%全覆盖,网络带宽速率达100M以上。

教育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突破新高度“插上羽翼”。新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这些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向学之心更加坚定。

强教师 名师队伍持续壮大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安顺市实验学校的张忠就是同事和学生口中好老师的代表。

1996年8月,带着满腔热忱,21岁的张忠进入西秀区宁谷中学任教,正式开启数学教学生涯。由于教学工作出色,2016年张忠调到安顺市实验学校任中学数学老师。

“最近你爸妈都忙什么呢?”“这周上的新课,能跟得上吗?”“有没有开心的事,和我说说啊……”工作中,张忠常常利用班会或是课间与学生们交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他细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给学困生帮扶,对于后进生,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张忠还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

安顺市实验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罗梅告诉记者:“我们学校一直以来教育学生都是以‘德育为先’,而张忠老师就是师德典范,是老师们学习的榜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不仅兢兢业业,深入钻研教学工作,还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张忠只是我市优秀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近年来,我市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公费师范生录用、特岗教师招聘、人博会人才引进、社会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通过创新教职工编制配备和管理,依法保障中小学用编需求。全市认真抓好“国培”“省培”计划参训教师的选派工作,加强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省市级骨干教师若干。优化其他学段教职工编制管理,深化教师队伍管理和评价改革,推进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完善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选拔聘用和正向激励相关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整体活力,为全市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小学校(含幼儿园)1326所,学生59.52万人,专任教师3.57万人。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已基本达国家标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补充,教师队伍的持续壮大,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前行的强劲动力,进一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

齐步走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在镇宁自治县双龙山街道长岩坡小学,下课后,篮球、舞蹈、书法等社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在留得住学生的同时,也让家长满意。

“这学期我们的作业不仅减少了,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也提高了。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学书法、学跳舞,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课后正在科学社团的学生颜意鑫开心地说。

“‘双减’政策落地后,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资源,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11个红领巾社团,还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不断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长岩坡小学校长郭发友表示,学校课后服务充分体现了办学特色,学校将全力挖掘老师潜力,努力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其目标是进一步校正教育发展方向。回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开发利用德育校本课程,重点围绕夯实课程育人、重视劳动教育、管好德育阵地、关爱重点人群、强化活动育人等任务,建立完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一校一案”。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坚持将体育列入中考项目,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建立校园足球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市、县、校三级校园足球比赛。截至目前,我市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校54所,通过体育运动以点带面、以赛促训,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发展。

大力开展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加强学校少年宫阵地建设,把学校艺术教育推向深入,全市共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95所、城市学校少年宫43所。2020年,启动全市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建立一批校内外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树立学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

补短板 教育发展公平普惠

教育发展得怎么样,既要看城市,更要看乡村。

“幼儿园条件好,娃娃吃得也好,收费还低,把娃娃放这儿我们就能放心出去干活!”西秀区彩虹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18年,政府在社区内开办了启新幼儿园,该园设有9个教学班,可满足近300名幼儿就近入园。同时,政府还减免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用,提供营养改善补助。

“现在我们不用特意把孩子送到县城、乡镇读书,村里的学校发展越来越好,也可以满足孩子上学需要。”关岭自治县岗乌镇纳磨村村民杨山的孩子就在村里的纳卜小学读书,说起村中教育环境的改善,杨山非常欣慰开心。

“上学难、上好学更难。”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曾严重制约了我市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我市严格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制度,城镇挤、农村弱,“择校热”等现象得到初步缓解,并坚持义务教育全覆盖,着力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目前,全市现有幼儿园730所,在园幼儿10.52万人;小学418所,在校生25.77万人;初中126所,在校生12.85万人;普通高中32所,在校生5.1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生2.17万人;全日制本科院校1所,高等职业院校2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高校在校生2.9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6.5%。

“现在学校建的越来越好了,经常听我们小孩兴奋地说起学校里各式各样的新设备,看到他们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我们都高兴。”学生家长张鸣明说道。

“我觉得咱们安顺现在各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都很好。把孩子放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很方便,孩子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我们家长也很安心。”学生家长王意笑容满面。

……

“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都是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洪表示,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下来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的部署要求,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持续推进“九大攻坚行动”,巩固拓展“两个专项行动”,重点抓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工程、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教研引领提升工程、教育督导能力提升工程和校级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办学格局,加强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队伍建设,狠抓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奖惩机制,更好激励广大教职工担当作为、奋发有为,推动安顺教育高质量发展年年有进步、实现新突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锦卫 罗野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 李隽 三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