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67岁的陶老伯由于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他坐在轮椅上,由护士推到三合亲情医养中心治疗室进行中医扎针治疗。
像陶老伯一样,来到安顺经开区三合亲情医养中心的老人有148位,他们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有人照料,还可以享受简单的护理治疗,并得到了心理上的陪伴。
陶老伯告诉记者:“在这里挺好,各项服务都很体贴,还有‘有医’这块最适合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医疗有保障,孩子们也放心。”
陶老伯所说的“有医”,指的是在养老院里开设疾病治疗室。据了解,三合亲情医养中心于2016年10月创办,是安顺市首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致力于机构养老、生态养老、休闲养生等产业布局,以养老健康产业发展为主要业务的新型经营实体。
三合亲情医养中心院长陈麟明介绍,中心共有床位245张,其中医疗床位30张,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一级综合医院标准设置内科、外科、中医科、康复科4个临床科室,配置医务人员29人。此外,该医养中心还配置了棋牌室、老年学堂等娱乐活动区,并开设了老年保健操、手指操、益智游戏等文娱活动课堂,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在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的工作中,安顺经开区亮点纷呈。
星光社区服务中心南新社区是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者,每天老人们都会来到该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做理疗和康复训练。据介绍,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服务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居家养老、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服务。同时,还配备了健康风险评估系统、预适应训练仪、电磁波治疗仪等无创康复医疗设备。目前,该中心共有床位20张,设置康复训练、理疗康复等多个功能室,通过“专业+志愿”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助老等一系列服务项目。
南新社区荣获“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区继续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后,现在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平台,往老年人健康休闲方向发展,下一步将从日间照料开展到托老,进一步照顾好老年人。”南新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朱仲凯说。
安顺经开区卫计局卫生监督管理所所长齐兰艳告诉记者,近年来,安顺经开区坚持“居家医养为主体、机构医养为补充、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保障机制体系为支撑”的总体思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模式创新,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
现在安顺经开区共有开发区中心敬老院、幺铺镇敬老院、宋旗镇敬老院3所养老机构,安顺市养护院、三合亲情医养中心2所医养结合机构,幺铺镇卫生院、宋旗镇卫生院2个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试点。截至目前,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人有24331人,建档率100%。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安顺经开区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医疗机构为支撑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通过政府推动、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有效促进医养结合机构和医养康养体系建设。2021年成功创建贵州省医养结合示范区,2022年获安顺市推荐申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
下一步,安顺经开区将争创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区,从完善硬件设施、专业人才培养、医养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等多方面着手,大胆探索“农养、文养、旅养、医养”相结合的模式,打好组合拳,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