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普定县猫洞乡补龙村,站在高处环顾四周,春风拂面之余,郁郁葱葱的山林春景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顺着整洁的村道来到村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药膳体验中心、特色民宿、荷花塘、凉亭等旅游配套设施在绿树繁花衬托下显得别具一格。
猫洞河水库
这样有颜值有气质的乡村风貌是如何造就的?补龙村副主任李猛给出了答案:“脱贫攻坚以来,补龙村迅速找准发展村级经济、促进群众增收的路子: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乡村特色农旅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赋能乡村振兴。”
“补龙村土地少,没有水田,但有水库,森林覆盖率达90%。我们就因地制宜,利用集体荒山、水库发展茶叶、经果林、养殖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谈及过去村里“产业+就业”促增收的“关键妙招”,补龙村老支书张相明打开了话匣子。
农家乐依山傍水而建
2016年11月,补龙村成立了普定县猫洞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筹发展全村农业产业,种植150亩五星枇杷且套种阳荷,养殖能繁母猪,在千余亩茶园基础上扩种400亩茶树。随后,利用20亩荒山建成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猫洞河水库养鱼、打造休闲垂钓产业等。
“产业搞活了,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3000多元,到2018年达到5000多元。”张相明介绍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补龙村继往开来,瞄准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充分用好森林资源申报并获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全省森林村寨、贵州省森林人家等。随后,整合用好各类项目资金,加快村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阿龙谷景区入口
农业产业不断开出“致富花”,旅游产业实现“无中生有”,补龙村活力迸发、人气渐旺,越来越多人选择到这个青山环绕的村子游玩、赏景、垂钓、品尝特色美食。2021年,该村还被评为安顺市十佳乡村旅游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补龙村乘势而动、顺势而为,成立普定阿龙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领全村旅游产业发展。
“这几年,家家户户有了钱,很多老房子变成了新式小洋楼。村里花花草草到处有,风景美得很。道路也四通八达,路上卫生有人管、晚上走路有路灯。在这里生活,就是住在旅游景区,当然幸福啊!”正在打扫院坝卫生的村民王家宁,乐滋滋地谈着家乡的变化。
醒目的旅游标识
王家宁说,自己是村里第一批吃上“旅游饭”的人,补龙乡村农家乐对外营业后,当时作为建档立卡户的他就优先到了农家乐上班,“我就是在家门口上班,一年收入2万多元。家里面人还能到枇杷基地、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务工挣钱,收入也不少。”王家宁说。
为丰富旅游元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该村正推进阿龙谷药膳体验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将沿山林和旅游便道打造8栋民宿,建成后游客可在民宿中体验到苗族药浴的神奇。同时,将30亩中药材基地扩种到190亩,并以当地苗药为主打造3亩“百草园”,接轨药膳、药浴旅游项目,增加旅游收入。
风景宜人的村景
“近年来,补龙村在引导农户养殖猪、牛、林下鸡的同时,还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引进种植大户在20个大棚内种植竹荪;引进养殖大户养殖生猪,一期计划养殖150头,等圈舍改建完成,种猪、猪苗就能入栏。”李猛介绍道,补龙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和旅游业,逐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也带动越来越多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就业实现了增收。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万余元。
六年来,补龙村已从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发展成了小有名气的“致富村”。下一步,该村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用好山水生态资源,结合民族特色文化,推动农旅、文旅一体化发展,丰富产业集群、做响旅游品牌,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以产业振兴不断赋能乡村振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 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