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从强化组织领导、助企纾困、金融支持、招商引资四个方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面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营市场主体22.51万户,注册资本(金)2353.3亿元,分别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的95.97%和44.91%,同比分别增长13.69%和11.84%。2022年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98户,其中民营企业182户,占比为91.2%;全市在库“五上”民营企业达1248户,占全市“五上”企业(1453户)比重为85.9%。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方面,成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压实统战、政法委、工信、发改等部门责任,构建“党委政府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政府部门协同、商会组织参与”的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建立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制度,明确15名市领导分层分类、分行业分领域与15个商会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定期深入商会、深入民营企业走访座谈,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目前,我市已明确34位市领导、143位县区领导对全市504户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和临规企业进行全覆盖包保帮扶;全市已选派302名干部到企业开展蹲点帮扶,切实提升民营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强化助企纾困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高标准推进,严要求落实。
今年2月24日,贵州省水电气网“一网通办”渠道打通后的“第一单”业务落地安顺,标志着贵州省数字化改革助力“最多跑一次”再上新台阶。
水电气网集成业务办理窗口
“过去在办理水、电等业务时,要跑好几次,现在只需要一套材料跑一个窗口,不到10分钟就把水、电、气、网新装业务办好了,真的太方便了!”办理此单业务的市民王先生说。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我市聚焦打通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制定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1条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全程网办”事项达79%。
同时,我市严格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制定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配套措施:构建“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开通“市场主体直通车”微信小程序,扩大“贵商易”平台使用覆盖面,推动各类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2022年为小微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0.29亿元,惠及7.26万户(次);辖内银行机构通过展期、续贷、变更还款计划等措施为7200余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延期还本付息119.23亿元……这些惠企措施的落实,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强化金融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
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我市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活水”向民营企业倾斜。
“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成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了100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倪生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马桶盖生产线
据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一种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企业通过将手中的知识产权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通过搭建“政府+银行+中介+企业”的四位一体平台,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融资项目32件,排名全省第一;融资金额3.37亿元,排名全省第三。
据了解,知识产权质押只是我市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组合拳”之一:
——率先在全省创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平台,帮助企业累计完成融资144.81亿元;
——创新推出财政增量资金“三个80%”、财政涉农产业资金“2215”模式,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银行融资6.36亿元,成功推动金尘茶、天赐贵宝等一批优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用好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2021年年初增加43.58亿元,中小企业“创业贷”累计支持18.87亿元,通过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资24.71亿元;
——全力推动辖区内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力度,2022年全市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49.05亿元,较年初增加40.7亿元,增幅13.2%,贷款户数21.39万户,较年初增加2.1万户,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318.41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58.99亿元,增幅22.74%;
——着力降低融资成本,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2022年全市银行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47%,较2021年降低0.51个百分点,累计向375户企业投放优惠利率贷款9.25亿元,贷款综合利率4.92%,低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1.22个百分点;
……
金融“活水”的灌溉,让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更强、活力更足。
强化招商引资 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开展产业大招商,努力扩大有效投资。
安顺大北农年产36万吨绿色无公害饲料生物科技园项目是近年来我市成功招商引资的一个生动例证。
据了解,该项目2021年11月开工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一期项目投产,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大北农集团贵州地区生产负责人王刚说:“该项目之所以选择落户安顺,一个重要原因是被安顺的良好投资环境所打动。在签订投资协议后,安顺各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非常重视,积极解决用地、证照办理等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以大北农集团为代表,我市聚焦全市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首位产业及十一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紧盯全国优强企业持续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落户安顺,为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全市共引进优强企业120家,新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0亿元。
招进来,还要能落地。我市持续加大民间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将277个项目纳入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采取市县联动方式,明确专人进行跟踪包保。通过“一月一调度”,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集中协调,切实推动民间项目投资取得实效。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50%。
做优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在安顺安心投资、顺心发展。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希 肖劲松 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