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让贫困落后地区的婴幼儿获得更好的学前教育,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浙江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选择了我市紫云自治县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县,实施“家长学校,养育未来”项目,让“幼有所育”变为“幼有善育”。
“该项目得到国家、省、市卫健部门的关心支持,于2021年5月开始启动,目的是让贫困落后地区的婴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积极探索出0至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新路子。”紫云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杨正华介绍,项目实施初期,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意义知晓率低、认知不足,对免费的托育项目普遍持怀疑、观望态度。经过认真研讨,充分利用卫生院掌握辖区0至3岁婴幼儿数据,并以卫生院开展的儿童健康管理、产后随访、新生儿随访和预防接种等工作为契机,大力宣传实施项目的初衷、意义及对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影响,有效扭转了群众对托育工作和“家长学校,养育未来”项目的看法,并通过妇幼专干每月推送新生宝宝信息给养育中心,配合开展纳新工作,
0至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该年龄段的婴幼儿进行恰当引导、科学养育,有利于促进孩子大脑功能发育,让孩子渐渐学会部分生活自理,更好地认知世界、参与社交,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顺利起步。
紫云“家长学校,养育未来”项目城南社区养育中心
日前,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家长学校,养育未来”项目城南社区养育中心,有的幼儿正跟着老师做手工,有的在听老师讲故事,还有的在做集体游戏。在养育师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们体验着养育中心精心准备的亲子课程、集体游戏,一片欢声笑语。
记者看到,养育中心宽敞明亮,设计充满童趣,有着五彩缤纷的颜色,地上铺了柔软的爬爬垫,墙面全部装上符合幼儿高度的柔软装饰,室内除了设置“一对一”课程区、圆形海洋球池和绘本阅读角外,还可以供孩子们集体游戏、跳韵律操等。
城南社区养育中心内的集体亲子游戏
“我们的课程理念是教家长怎样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收获。”带领家长孩子做完音乐集体游戏的养育师舒莎莎告诉记者,在对0至3岁婴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老师会根据成长里程碑,并充分利用孩子对周边事物的兴趣,选取符合儿童年龄段的系统主题,让孩子主动学习、自由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
丰小盼是一位全职妈妈,2021年通过社区宣传带着大宝报名参加了养育中心课程,目前大宝已经上幼儿园。“这里环境很好,有很多游乐设施,还会针对不同宝贝开设一对一早教课程,不仅宝宝玩得开心,家长也能轻松地学习如何与孩子互动。现在我继续带着8个月的二宝过来参加活动。”丰小盼开心地说道。
孩子们在养育中心快乐玩耍
“对对对,这里真的非常好,不仅免费提供娃娃游戏场所,我还免费学习到不少和孩子交流、相处的技巧,一有空我就带孙子过来了。”一旁给2岁孙子读绘本的胡家祥对养育中心赞不绝口。
城南社区养育中心是紫云自治县“家长学校,养育未来”项目5个养育中心之一。据紫云自治县卫健局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青介绍,该项目分别在县城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营镇大营村、百花村,坝羊镇新羊村、红院村建设5个养育中心,并在大营镇关新村、打彩村设 2个服务点。养育中心是每周一至周六,早上9时至12时,下午2时至5时开放服务。中心以“中心上课+送教上门”模式运营。自 2021年10月项目建成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周边的 1545户0-3 岁婴幼儿家庭每周定期提供免费的家庭亲子互动指导服务,覆盖率达 80%以上,开展亲子课程 20601 节,其中送教上门课程 10182 节,集体活动 1850场。
紫云“家长学校,养育未来”项目坝羊镇红院村养育中心
记者来到坝羊镇红院村养育中心,养育师李丽娟正准备背上装满绘本、教具的大书包“送教上门”。记者跟随李丽娟,来到15公里外的四联村陈诗琪小朋友家中。
“爷爷奶奶平时可以给小诗琪多认识水果、花朵和颜色,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大豆、玉米、黄豆去做分辨游戏······”对于李丽娟“送教上门”,陈诗琪奶奶表示非常感谢,她说2岁的陈诗琪每周都盼望着李老师的到来,她们也学会很多与孩子互动、沟通的技巧。
李丽娟说:“我们中心有3名养育师,服务周边0至3岁婴幼儿家庭188户。每天都会针对家比较远,无法到养育中心学习的家庭进行每周一节课的‘送教上门’,远的有20多公里。有时候遇到不在家中的,我们就在田间地头、茶山河边进行教学。”
育婴师指导家长进行绘本阅读
据了解,“家长学校,养育未来”项目是以“政府主导、公益扶持、部门联动、专家支持”模式推进的公益试点项目,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由县委、县政府实施具体基地改造等硬件设施,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提供新生儿数据信息等,由县卫生健康局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相关日常管理和人才梯队搭建。
“养育中心与早教中心、托儿所有什么区别?”面对记者疑问,杨正华回应道:“该养育中心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免费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家长与幼儿双方,通过教家长如何跟孩子游戏互动、阅读认知,如何进行有质量的陪伴,影响家长来改善孩子的养育环境以及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让孩子的潜能可以正常发挥出来。”
该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还培育了大批当地养育师。
红院村养育中心养育师于先艳,今年42岁,家就在红院村,从“家长”到“养育师”身份转变的她说:“通过专业培训上岗以及不定期学习提升,我对亲子关系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通过日常为辖区0至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亲子阅读、亲子专业课程、集体游戏、集体阅读等,让更多家长掌握更多婴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和亲子交流的科学办法”。
“家长学校,养育未来”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项目,项目将于2024年合作期满,鉴于当前紫云自治县财政薄弱,群众育儿理念尚未完全转变,该项目如何更好推进下去?
“这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因为该项目是采取福利基金会部分投入、地方政府匹配部分资金的模式,如果合作期满,基金会如果不再投入资金支持,我们这个项目会面临很大困难。”杨正华说,一方面会积极争取福利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卫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将该项目继续推进下去,让地方老百姓共享教育普惠成果。
同时,杨正华表示,将继续加强基地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真正让基地服务中心管起来、用起来,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养育意识和能力,让家长以更科学的办法和孩子相处,为乡村儿童早期思维健康发育提供支持;也将持续推进公益普惠性服务,继续关注弱势群体,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构建完善0至3岁婴幼儿养育多元化服务体系。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锦卫 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