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罗希:扎根家乡谋发展,转换角色建新功

2023-05-10 19:37:3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在今年刚满30岁的罗希身上有着许多标签,他是一名“90后”,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饲养数十头牛的家庭农场主,但让他最引以为傲还是“兵支书”。

罗希(左一)到群众家中开展红白事宣传引导.jpg

         罗希(左一)到群众家中开展红白事宣传引导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能够为家乡谋发展,为乡亲尽绵力,我倍感荣幸。”2020年4月,罗希怀着这份拳拳赤诚,担任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高坡村的党支部书记,同年9月支书、主任“一肩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为群众服务的心却更加坚定了。

  “当时恰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上一任村支书和村主任纷纷辞职,村支两委纪律乱、人心散,村干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队伍完全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想起走马上任之初,罗希至今都记忆犹新。

  在罗希看来,不能破罐子破摔,而是要破而后立,大破大立,他深知只有狠抓党建方能固本强基,只有严守纪律才能正风肃纪。

入户走访田家组何金才户了解饮水安全情况.jpg

入户走访饮水安全情况

  罗希在个人考勤上、工作效率上、为民服务上严格要求,并换掉一批多次违反纪律、工作效率很差、没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同时,积极补充“新鲜血液”,动员吸纳村里的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毕业大学生等人员到村支两委,进一步配齐配强村支两委班子。

  “在2021年换届时,村支两委的班子已经焕然一新,大多数村干部都是大学生、大专生,这为我们在乡村振兴新阶段打好了人才基础。”罗希说,如今的村支两委,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论是向心力、执行力、凝聚力都大幅提高。

盘活闲置多年的加工厂.jpg

盘活闲置多年的加工厂

  村里的构树产业完全停滞,杂草丛生;构树加工厂闲置多年,无人管理;葡萄产业技术不足,年年亏损。罗希刚任村支书时,接在手里的全是“烂摊子”,在抓好了队伍建设后,他便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产业发展上。

  怎样才能盘活村里的产业,实现扭亏为盈?罗希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并把想到的办法一一付诸于行动,从实践中找出路、谋发展。

  “之前村里的243亩构树产业收割一车,除去地租、人工、运输等成本,算下来每卖一车还要亏100元,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所以连带加工厂闲置多年,每年白白损失7.2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罗希告诉记者,通过了解市场行情、核算产业成本,要想重新把构树产业盘活,可谓天方夜谭。

  转换思路才能找到出路。经过大伙儿的探讨,决定调整发展方向,首先由村委向上级党工委反映盘活产业的意愿,再由关索街道党工委向县乡村振兴局申请改项,得到同意改项的批复后,罗希开始大展拳脚。

  他先把构树基地和加工厂拆分开来,通过招商引进一家木材加工企业入驻加工厂,每年能够获得6.06万元的租金,并且随着租赁时间的延长,租金也会有相应的增长;而243亩的构树则在去年以一年3万元的租金转租给生姜种植大户。

  “经过村委的核算,243亩土地要想开荒、整地、除草,要花费数十万元才能整理出来,村委有心却无力,而通过低租金吸引大户来投入,不但把荒废多年、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规整成好地好田,还能有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罗希说,土地流转合同仅签了一年,来年租金最低能够达到每亩每年500元,届时或继续流转给大户,或村合作社实施产业,都能盘活这片土地,让村集体实现增收。

  “每年要支付土地流转费4.8万元、务工工资11万元、农资5万元,算下来成本将超过20万,而其每年产值只有15万元,年年都要亏损5万元。”在高坡村村委,罗希慢慢向记者算起村里百亩葡萄园的“产业账”。

  高坡村的紫王葡萄已在当地有了些许名气,而且每年能够带动1300多人次的务工,要想丢下不管,罗希心里舍不得。为了让葡萄园扭亏为盈,他采用“返租到包”的模式,以每年10.3万元的费用承包给村里懂技术的农户,除去土地流转费,每年还能盈利5.5万元。

关岭关索街道高坡村百亩葡萄园.jpg

关索街道高坡村百亩葡萄园

  把两个产业和一个厂房成功盘活,让村子从原来的每年亏损10余万,转变为如今盈利数万;来年随着土地租金的恢复,和新发展的关岭牛产业,每年高坡村将实实在在盈利20万元。

  今年年初,高坡村获得了5万多元的关岭牛产业分红。在罗希的带领下,把这笔产业“红金”作为建设资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各组村民在组内商议决定所要实施的项目,召开村民大会时,形成书面申请向村委“点单”,合理的建议均被纳入清单,由村支书带队实地考察确认无误后,进行资金调配、监管和项目实施、落地。

  “各组把所需解决的问题递交给村委,由村委来牵头,大伙儿开展工作积极性就非常高,好几个村民小组在村委给予的资金基础上,还另外自筹资金,出工出力,很快便把困扰各组各寨多年的问题解决了。”罗希说道。

  该村10个村民小组,成功落实了7个项目,通过实行“点单式”基层自治模式,由村民来“点单”,村委来“买单”,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产业红利,最大程度激发其内生动力和主人翁意识,自觉自愿自主参与到村子的建设发展中来,同时有效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形成干群齐心共创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俗话说,三十而立。我今年已经30岁,作为一名‘兵支书’,我将继续带领高坡村干群一同建设家乡,做到退伍不褪色,在乡村振兴中再建新功。”展望未来,罗希表示将依托已经盘活的产业,持续推行“点单式”基层自治模式,不断完善全村的基础设施,让高坡村的发展越来越好,让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顾宇 二审 李隽 三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