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里,漫山的蓝莓树随风摇曳,成熟的蓝莓外裹着一层薄薄的果霜,色泽诱人。不少游客穿梭在树丛间,兴致勃勃地边采摘边品尝。
游客在山间采摘蓝莓
该蓝莓生态园的负责人岑灿介绍,眼下迎来了蓝莓成熟季,山上每天采摘蓝莓的果农超过50人,同时,每天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也在20人以上。
硐口村位于紫云东北部山区,过去交通不便,水利条件差,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谁能想到现在长满了蓝莓树。”望着山坡上挂满蓝色果子的蓝莓树,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回忆说,2014年以前,眼前的这片4000多亩坡地,长期处于撂荒状态。
2014年,硐口村引进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试种植了200亩蓝莓,2年后挂果,果实饱满香甜、成效明显。
果农在采摘蓝莓
趁热打铁,2016年,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每亩土地每年50元至200元不等的价格向村民流转土地,共流转6000多亩,规模化发展蓝莓种植。
在紫云自治县党委、政府支持下,通过近10年的发展,从试种200亩到以硐口村为核心,蓝莓产业辐射板当镇小寨关村、翠河村,松山街道浪风关林场,猫营镇狗场村、黄鹤营等周边村寨。
截至目前,紫云全县蓝莓种植面积1.6万亩,投产面积0.88万亩,种植品种有莱格西、奥尼尔、莱宝、灿烂等10余个品种。“紫云蓝莓”获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有机产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3家。企业注册自有商标百灵鸟、天赐蓝、蓝色莓力、云上紫4个。
工人正在分拣新鲜蓝莓
如今进入夏季,正是紫云新一季蓝莓大量上市时节,每天傍晚时分,鲜果运输车会准时停在各蓝莓园入口,再由村民们将一筐筐新鲜的蓝莓打包装车。
“当日采摘的鲜果省内外各地销售,每斤蓝莓按照果品的等次售价在30元到80元不等,预计可以采摘到7月中旬。”岑灿说,蓝莓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除去成本亩产值能达到11000元。
在位于猫营镇黄鹤营村的天赐蓝莓园,只见1000余亩蓝莓连绵成片,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纯正的蓝莓,令人垂涎欲滴。
“基地每天有30多人在山上采摘蓝莓,等进入丰产期,每天需要上百名工人采摘。”紫云自治县天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瑜介绍,蓝莓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蓝莓园解决当地农民务工超过1500人次,发放务工费80多万元。
卖鲜果和务工收入只是紫云蓝莓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部分,为进一步提升蓝莓系列产品附加值,紫云进一步完善蓝莓产业深加工链条。
紫云蓝莓熟了
2019年,为推进蓝莓产业提质增效,贵州百灵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贵州宜博食品有限公司,入驻紫云猫营工业园区,投入1.48亿元,建成蓝莓深加工及白酒生产厂。
“目前,5条加工生产线已全部投入生产,一年可精深加工蓝莓近3000吨。”岑灿介绍,待前期的鲜果采摘售卖后,剩余的果子将全部用于深加工,进一步提升蓝莓的附加值。
“如今,从种苗培育、基地种植、鲜果采摘、产业加工到产品研发销售,紫云蓝莓产业不仅实现产销一体化,还在不断拓展二三产业空间。”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敖小根介绍,下一步,紫云将根据“北种南养”的产业布局,以“三种三养”为主抓手,持续推动蓝莓产业提质扩面,规划到2025年全县种植蓝莓面积达3.5万亩,综合产值6.8亿元,让蓝莓产业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水清 姚福进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