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进紫云自治县坝羊镇大坡村,茶园青青、稻田翠绿、杨梅透红、村庄整洁、院落有致……
法治广场
近年来,大坡村奋力绘就业兴民富文明和美新画卷,大力发展茶叶、杨梅等产业,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推行“稻油轮作”,端牢百姓饭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擦亮“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
产业兴旺富民
时下,正值杨梅采摘季节,大坡村杨梅园里,入园采摘体验的游客和前来收购杨梅的客商络绎不绝。
“村里利用荒坡地发展杨梅种植,几年间陆续种植了3800亩,今年可采摘面积800亩。”大坡村支书张开珍说,杨梅产业让种植户获得了直接经济效益,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据了解,带动大坡村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主要是茶产业。早在2011年大坡村就引进了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建成土红坡茶园,经过12年的发展,土红坡茶园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多亩,并建有一个茶叶加工厂。
随后,大坡村又引进兴盛、紫丰等茶业企业,在茶企带动下,该村茶叶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大坡村除3家茶业企业和村级合作社种植茶叶外,还有12户农户种植有茶叶,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2400亩。
大坡村土地肥沃,水资源较好,山上,茶叶、杨梅等农作物助民增收致富;山下,水稻、油菜、玉米等粮食作物让群众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近年来,我们村狠抓粮食生产,全村1388亩良田,全部实现‘稻油轮作’,其余有坡度的近1000亩土地,推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张开珍如是说。
环境优美宜居
在大坡村,家家户户门前有小花池,花池里面种植有花卉和蔬果,既美化了庭院,又丰富了餐桌。
“村民家的小花池是他们自己投工投劳砌成的。”张开珍说,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对全村22个村民组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把清理出的空地种上花草绿木,把清理出的磨盘、瓦罐等老物件改造后装扮村庄。并实行“包卫生、包清运、包秩序、包管护、包美化、包圈养”的门前“六包”制度,促使农户和临街商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文化墙
大坡村在宜居乡村创建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S211坳上组路段边建成一个带有凉亭的小花园,在挖煤冲组建成一个能容纳30辆小轿车的停车场和一个篮球场,此外还建法治广场和乡贤评理活动场。这些都为大坡村的宜居环境增添了靓丽色彩。
文明新风和美
大坡村组建法治宣传队,在农闲期间和节假日,宣传队走村串户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卫生等知识,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携手共建文明和美的幸福家园;实行特色田园乡村村民管理监督评比制度,对评比出的“卫生文明示范户”给予奖励,并张贴“红榜”表扬,对违反管理制度的农户张贴“黑榜”给予提醒。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和18个联户长,网格长和联户长通过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民意,发现问题及时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村庄一角
“数年来,大坡村邻里间鲜有吵架谩骂的现象,相反是哪家有困难,邻里都会主动去帮助,让暂时处于困境的人家感受到邻里的温暖。”张开珍说,村里成立有文明评议小组,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寨老、明白事理的村民组成,每月开展文明评议,评出“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先进村民组”,让大家在你追我赶中养成文明乡风和良好家风。
如今的大坡村,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人居环境逐渐向好,文明乡风显著改善,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试点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