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当镇洛麦村:大力发展木耳产业让村民家门口“挣钱”

2023-07-11 18:13:53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7月10日,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菌棒加工车间里,机器设备高速运转,经过搅拌、蒸烤、灭菌等程序的木屑通过自动模具完成定型,再经过工人的装袋,成为一个个菌棒。

工人正在加工菌棒

  “今年3月,我村获得帮扶单位安顺供电局支持的80万元资金建成67个大棚,引进贵州思伟菌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木耳产业。”板当镇洛麦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付小东说,其合作方式是村里提供菌棒生产场地和木耳种植大棚,贵州思伟菌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原材料、技术、人工等成本自主经营生产,村合作社按照0.2元一个菌棒计算收取费用,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个菌棒从生产、发酵、注水、上架,到长出木耳的过程需要60天时间。”该公司负责人林思伟说,目前,他们投放大棚的第一批菌棒共19万个。

付小东查看菌棒上的木耳

  在大棚里,架子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的菌棒,放眼看去,不少菌棒上已长出木耳,付小东拿起一个菌棒说道:“这朵木耳长势好,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了。”
  “再过10天,投放大棚的第一批菌棒全部会长出木耳,本月底可以大批量地采摘木耳进行销售了。”林思伟说,一般来说,一个菌棒能采摘2斤鲜木耳,目前,市场上的鲜木耳价格保持在每斤1.8元至2.5元之间。
  “我们与贵州思伟菌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木耳产业,主要是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从菌棒生产、搬运、上架、注水、采摘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付小东如是说。
  “有机会在家门口务工赚钱,补贴家用感觉很好。”在菌棒生产车间上班的洛麦村村民张光菊说,他们一天上班8至10个小时,能赚100至120元。

工人搬运菌棒

  “目前,在我们的木耳产业链上,每天有40多名工人工作;待采摘木耳时,每天需要人工量超过100人;预计一年要支付100多万元的人工工资。”林思伟说, 鲜木耳主要销往重庆四川等地,8至10月是鲜木耳的销售旺季,他们投放大棚的第一批菌棒和即将投放大棚的第二批菌棒,正好赶上鲜木耳的市场旺季,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李隽  三审: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