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乡镇调研行”系列报道之一 |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2023-09-07 00:17:28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图片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6月28日、7月17日,全省、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指出,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全市各地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勠力同心、乘势而上,全力绘就“三农”新画卷。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进、团结拼搏的昂扬斗志,即日起,安顺日报推出“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乡镇调研行”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市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安顺新篇章凝聚强大力量。

  沿着镇宁自治县镇坝公路一路南行,地势越来越低,绿意越来越浓!

  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平房掩映在绿水青山间,透出勃勃生机。远眺车窗外,蜂糖李、百香果、火龙果、芒果等精品水果,构成一幅幅现代农业多彩画卷。远处,纵横交错的产业路在山间蔓延,山顶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漾着粼粼波光。

图片

光伏发电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好一幅和美乡村美景!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简嘎乡。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数万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简嘎乡,早已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脱贫摘帽是与过去贫穷生活的告别,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亟待破题:

  如何从脱贫走向富裕?如何从产业走向兴业?如何从物质富裕走向精神富有?

  初秋时节,记者带着问题,走进这里的村村寨寨……


  基础设施提升——补齐短板,守住返贫底线,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简嘎乡,地处镇宁自治县最南端,与黔西南州贞丰县鲁容乡、望谟县边饶镇以及紫云自治县火花镇接壤,处于“四县六乡”结合部,曾属于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国家一类贫困乡镇。

  “真是又苦又穷呀!爬到山顶望,整个乡很难看到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年年吃不饱肚子,吃水要到十多里外的河沟边拉,娃娃上学,每天要走二十里山路!”说起过去,简嘎乡播西村喜相组村民王兵满腹心酸。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怎么办?

  那就搬出大山!

图片

简嘎乡磨上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17年,王兵与同来自全乡8个行政村的316名困难群众搬到了位于简嘎乡磨上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挪出了穷窝、换掉了穷业、拔掉了穷根。

  庭院里浓荫匝地、鸟语花香,门前紫色的三角梅开得正艳——这是王兵的新家:客厅宽敞明亮,家具一应俱全,自来水通到了厨房,水龙头一拧,清泉哗哗……

  走进磨上村移民新村,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别墅式新房,一个个别致的绿色庭院,一张张质朴憨厚的笑脸,正无声地讲述着移民搬迁带来的巨变。

图片

简嘎乡卫生院

  加上磨上村原居民,这个容纳了上千群众的小山村,学校、卫生院、球场、超市、农贸市场……发达地区农村该有的东西,这里一样也不缺。

  “娃娃读书走路不到五分钟,村里可以看病,在家门口能上班挣钱,这些之前从没敢想过……”说到这里,王兵的声音开始有点哽咽。

  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生活基本问题解决了,如何满足群众的更高需求?

  简嘎乡正在探索一条精细化发展的道路:差什么补什么,全力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图片

简嘎乡通村道路

  去年以来,简嘎乡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讯、污水管网设施,全面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基层设施全面增进,长度1.82公里的机耕道已建成投用;长度8.15公里的瓜蒌、生态鱼产业道路已完成道路硬化;乡派出所、消防站实施标准化建设,对集镇108盏路灯进行维修完善。

  为彻底解决吃水问题,申请24万元的集镇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涉及改造供水管网5公里,目前已完成3公里改造。

图片

简嘎乡中心学校校园一角

  在教育保障方面,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191人,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高中、中职以上在校生268人,全部享受扶贫专项助学金教育资助政策。同时,成功为18名学生申请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共3.42万元。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全乡慢性病人1075人全部享受慢性病治疗政策。全乡脱贫户、监测户全部享受合医补助及家庭签约医生服务。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针对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下的脱贫人口制定“一户一案”帮扶措施,对有返贫风险的13户65人实施动态监测。

  “脱贫攻坚后,‘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好不好’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阶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平不一,有的往村覆盖、向村延伸不到位,有的陈旧老化、功能不全……”简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陆伟介绍,下一步,简嘎乡将继续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乡村产业提升——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条,激活乡村振兴经济新动能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业就没有渠道、务工就没有岗位、增收就没有来源。”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陆伟说,持续稳定农民增收是关键。

图片

喜妹村百香果种植基地

  如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简嘎乡正在下一盘大棋:

  棋局之一,因地制宜谋发展,不贪大求全,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空间。

  位于镇宁自治县最南端的简嘎乡,气温高、气候干燥,且山地多平地少,不利于庄稼生长,而亚热带水果长得生机勃勃。何不顺势而为发展山地高效水果产业?

图片

      贵州华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百香果深加工生产车间

  思路一转,劣势顿时变成了优势。蜂糖李、百香果、芒果、火龙果……简嘎乡的精品水果强势打进了广东、青岛、上海等沿海大城市。目前,全乡精品水果产业规模已蹿升到3.5万亩。

  不但因地制宜,还要提质增效、做优做特,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走进位于简嘎乡的贵州华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蒸煮房水雾缭绕、热气腾腾,分拣房里工人们一字排开,忙得不可开交,包装房里机械轰鸣,百香果果脯香味四溢。

  这是简嘎乡百香果深加工厂,占地12亩,自2021年初运营以来,产品订单是一天比一天多。目前,加工厂以生产百香果干、原浆为主,年生产百香果干可达500吨以上、原浆可达300吨以上,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图片

茂盛的桉树林

  另一着棋,简嘎也下得得心应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向绿色求发展,向生态优势要效益。

  走进简嘎乡法绕村,连绵起伏的桉树林染绿了群山,放眼望去,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悬挂在山坡上,生机盎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

  “速生桉的种植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给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收入。”简嘎乡副乡长罗灿指着山上的桉树林告诉记者,目前,全乡桉树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以经济林为主。

图片

简嘎乡木材加工厂

  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求发展。依托3万亩绿色桉树林,简嘎乡通过招商引资成立木材加工厂——贵州卓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让乡里的桉树成为群众的“致富树”。

  “我们目前有三条流水线,主要是生产一级板、二级板、树芯等产品,每年可加工3万立方米桉树。”该公司负责人刘扬武说,在简嘎乡成立木材深加工企业,能实现就地取材,连带“消化”邻近的黔西南州几个县出产的桉树,推动简嘎乡桉树产业集群发展。

  山顶绿树成荫、山下百果飘香,通过绿色发展,改善了简嘎乡自然生态环境,让生态鱼养殖产业在简嘎乡落地生根成为可能。

图片

磨上村板岩组生态养鱼场

  在位于磨上村板岩组的生态养鱼场,一尾尾肥硕的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追逐。

  “因为有了简嘎乡的生态改善,当地农民才得以坐享‘渔翁之利’。”镇宁思源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俊思介绍,生态鱼养殖对环境要求高,简嘎乡的生态条件好,鱼生长快,去年投放100多万尾鱼苗,产值达1200万元。

  农业现代化的真正目的,是让农民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收益。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让农民融进来。

  目前,生态养鱼场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模式,按照“721”的方式分红,即:合作社所投入资金收益的70%用于利益联结、20%用于运营、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土地承包、村民务工、村集体入股分红,‘一地生三金’。”陆伟站在养鱼场,掰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有固定承包费;土地承包给养鱼场后,村民到基地打工一个月收入3000元到4500元;生态鱼出池也能分红……农民日子好着呢!”

  百香果“飘香”了生活,桉树林“点绿”了光景,蜂糖李“甜蜜”了日子,生态鱼“点燃”了希望……告别了传统农业模式,地还是那些地,简嘎乡从劣势中找到了强势,农业从“弱质”发展到“优质”。

  走在秋日简嘎乡的山村,记者和这里的万千群众一样,心里漾着温馨、荡着喜悦、怀着希冀。


  农民素质提升——改变观念,从“富口袋”到“富脑袋”,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棵李树一年果子卖到一千元?”闻者无不置疑。但是,奇迹真实地出自简嘎乡种植能手王启达。

  “从施肥、修枝、压条,每一环节我都严格按照积攒多年的成功种植经验进行,亩产1000斤以上不是问题。”在岜怀村蜂糖李种植基地,王启达轻抚着蜂糖李枝干,爱不释手。

图片

岜怀村蜂糖李种植基地

  2013年,王启达从镇宁六马镇买来蜂糖李幼苗移栽到自家地里,成为岜怀村蜂糖李种植“第一人”。“刚种植的第一批产量不高,口感也不太好,后来通过参加乡里组织的蜂糖李种植技术培训课,再加上自己种植多年总结的‘土办法’,如今产量和口感都达到了最优。”王启达说,通过“土洋结合”摸索出的蜂糖李种植方法,让他种出来的蜂糖李产量大增,一斤卖到40元,还供不应求。

  蜂糖李产量及品质大提升的背后,折射的是农民观念与素质的嬗变。

  两年前,简嘎乡乡级合作社到易地扶贫搬迁点招聘新员工,面试20个人,九成是小学文化,没有一个会电脑。

  搬迁户王兵就是这批新员工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乡里组织的多次培训,从文化知识,到政策宣传,再到种植栽培技术,他样样都学。培训不但教会了知识,更让他们个个成了乡里的种植能手。如今,王兵成为乡级合作社后勤负责人,每个月固定工资超过3800元。

图片

      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后,简嘎乡磨上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的确,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升。

  提升,简嘎的做法是:既扶志又扶智。

  “尽管财政并不富裕,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我们却舍得下本钱。”陆伟介绍,结合镇宁全县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乡里每年都要组织专项技能培训课程,2022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邀请土专家”等模式,全乡完成创业技术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培训460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600余人次。

  这些培训措施,让一个个满脚泥土的农民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有一个特点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随着身份变化的,是生活条件的变化。

图片

简嘎乡生猪养殖场

  农民,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富脑袋”,简嘎乡从涵养文明乡风抓起。

  走进简嘎乡法绕村,但见“村规民约牌”竖在村头最醒目的地方:严禁乱办酒席、严禁乱倒垃圾、严禁乱搭乱建……

  “以前,收到请帖心里就怕。”说到村里过去吃酒席,村民杨顺龙仍心有余悸,“现在好了,村里有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谁再大操大办,就要上‘红黑榜’,被全村人笑话。”

  乡里乡亲,最害怕被人笑话。在这些并无多少恶意的“笑话”里,乱办酒席、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一点点消去,“不办简办”成为新时尚。

  倡导文明乡风,有罚就得有赏。“卫生搞干净了有积分、不乱办酒席有积分,积分多了还能评上文明示范户呢!”杨顺龙说,在村里被评上文明示范户,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图片

简嘎乡火龙果种植基地

  从农民素质提升到文明新风的形成,简嘎乡农民正在从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慢慢转变。

  “目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其工作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对未来,简嘎乡党委书记阮时方清醒依旧。

  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接力赛”,简嘎能否冲在前面?尚需时间给出答案。

  秋日里,行走在简嘎乡村村寨寨,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的简嘎乡,彻底变了模样。乡里人变得更加自信,正迈向富裕美好新生活……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伍水清 郭黎潇 李伟


责任编辑:顾宇 二审 梁惠焜 三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