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堡银饰:文化天空中的一抹亮丽云彩
□王继平

“祥瑞五件”儿童鱼尾帽符

“凤求凰”发夹

“龙风呈祥”安顺款手镯
今年4月中旬,在吴传双老师于安顺苗岭屯堡屯俗园举办的水墨屯堡乡愁个人画展开展仪式上,我又一次遇到了身为安顺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的张勇兄,当即就约定了适当时间可作一期安顺屯堡文化之屯堡银饰专版的初步想法,故且算是一次约稿吧。
8月初的一天下午,张勇兄带着他精心收藏的屯堡银饰图文集专程来到安顺日报社我的办公室,我们相见甚欢,叙说屯堡文化及银饰收藏。在安顺收藏界,张勇兄可谓耕耘不断,藏品不菲,先后成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贵州省民俗钱币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贵州省屯堡学会理事。原本主藏贵州地方历史货币专题的张勇兄,由于40余年前与屯堡银饰的某次邂逅,就被屯堡银饰雕工精美的工艺和蕴涵深厚的文化所吸引,于是便一心扑到了屯堡银饰的收藏上,一发而不可收拾起来。
张勇兄随即打开了他的图文集,一页一页的给我们详细介绍展示起来。随着他有些近于激动的语速行进,很快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安顺屯堡银饰收藏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从眼前的这一幅幅屯堡银饰图文中,让人再一次感受到了安顺屯堡文化的博大精深、邃远厚重和独特魅力。
细细品味张勇兄的这本图文集,使我大开眼界,深受启发,让我这样一个屯堡人也不得不由衷惊讶和赞叹。在安顺如此集中聚居的屯堡文化村落核心区,如何在建设一流旅游城市的进程之中,充分发挥屯堡文化的特质和张力,让屯堡文化尽情呈现在外界世人面前,吸引更多的客人来到安顺屯堡旅游、品鉴屯堡文化,成为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而眼前的这本图文集,正好突破了我们过去故有的认知和思维,从一个细小的角度去阐释屯堡文化的冰山一角,力求做精、做细、做到位。只有不断强化如此这般的诸多屯堡文化元素呈现,方能让屯堡文化找到更为坚实的生活土壤和文化载体,而张勇兄一直都在为之而耕耘不断的这份痴情与执着,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文化举动吗?
有鉴于此,给予我们一些启示,一定要增强屯堡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责任担当,打破那些原先固有的屯堡文化研究、传承、保护、发展的思维定势,努力地从屯堡文化的模糊概念中勇敢走出来,到广大的屯堡田野村落街巷庭院中去多走走、多看看。与那些坐在街边石阶上手握烟杆斗的屯堡老大爷和身着宽袍大袖的屯堡老年妇人们摆谈聊天,充分感受屯堡文化因子在广大屯堡村落中的鲜活存在。于是,我们便会对屯堡文化的展现形式有一个全新的感觉和认知,那些活态的屯堡银饰仿佛带着灵动悦耳的声响和闪烁耀眼的光芒向我们慢慢地飘散过来。于是,那些平常早已司空见惯了的妇女身上、头上、手上的佩戴装饰之物,在收藏家敏锐精准的目光中,被有幸地系统收集归纳整理之后展示在了我们的面前,成为了一个分门别类的屯堡银饰的艺术珍品世界。那些我们小时候在村村寨寨、大街小巷、庙会佛事、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等屯堡村落民俗生活印象之中,所看到的屯堡妇女来往穿梭的忙碌身影里,总会在她们的发际、耳畔、指间不时发出闪烁的银色亮光、悦耳的银铃声响,这种屯堡人平常生活中日用而不觉的银饰,便是传承在广大屯堡地区600余年来持久不变的精神文化家园念想。
在银饰盛行的年代,不论富户还是平民,都将佩戴装饰有各种吉祥图案的银饰,视作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的富足,银制品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今,居住在黔中腹地的安顺屯堡人,多系明朝洪武初年从江淮一带移住西南边陲戍边的屯军后人,明王朝不仅将部分征南军士沿驿道线留戍开垦,还迁军属入黔以家庭稳定军心,又徙九行八业的匠户(手艺人)进入卫所军屯提供相应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随之而来的屯堡银饰艺人将江淮一带先进的银饰制作工艺带入安顺屯堡地区,他们以“世家”代代相传,制作出来的银饰大多造型精巧、种类多样、图案寓意吉祥,装点着屯堡人的生活。

“福寿富贵”发簪

“福寿双全”儿童长命锁
细细观之,慢慢品味,令我耳目一新,深受吸引,感触颇多。小小的屯堡银饰摆在我们的面前,或视而不见,或司空见惯,或气象万千,皆因我们对屯堡文化中传承下来的那一份责任与坚守之心是否还在。对这一枚枚布满了岁月印痕的屯堡人的所爱,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再麻木不仁,再弃之不惜。对屯堡银饰的收藏、传承、保护、研究和开发,亟需提高到一个文化层面的高度来认真加以对待。
——屯堡银饰的制作工艺精美、构图设计巧妙。分范铸、锤探、焊接、鎏金、錾花、镶嵌、炸珠、点翠等,并综合了突起、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技法,然后加上匠人的想象、营造和精雕细琢,最后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屯堡银饰的造型在纹样和题材上不仅具有形式的美感,更把生活元素的点滴片段融入到这小巧银饰上,体现了屯堡人独特的审美意识。
——屯堡银饰的文化内涵丰富,风格古朴典雅。巧妙地把复杂的、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抽象内容,用简单易识别的具象符号或动、植物等图形直观地表达出来。在纹图的表现上,常以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概念,妙趣横生。如“戟磬图”喻吉庆有余,“蝙蝠古钱图”喻福到眼前,“梅绶图”喻齐眉同寿,“梅竹图”喻玉洁冰清等。匠人们通过精心的构思、精湛的手工艺,让人们在欣赏这些古朴精美银饰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屯堡文化的厚重与坚实。
——屯堡银饰蕴含传承教化、祈福迎祥诸多诉求。屯堡银饰在屯堡妇女日常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从孩提时代到垂墓之年一直伴随着她(他)们走完漫长人生的各种银饰物件,已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品,而是具备象征意义的生命符号,成为屯堡人守望故乡、传承文化的贴身载体。屯堡人对传统的尊崇、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企盼,都在这些熠熠生辉的银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尤其是儿童使用的银饰,体现了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希望,如帽饰和长命锁上常铸有“世界和平”“世界大同”字样,反映期盼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屯堡银饰犹如无声史家,记录历史沧桑变迁。屯堡银饰记载了屯堡600年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作为屯军后裔屯堡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把对国家的爱戴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地融入到银饰创作制作中,在国家经历重大变革和遭遇灾难时,屯堡人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观点、立场表现在银饰上,如刻有“盟军胜利”“保家卫国”“社会主义好”等等,让银饰作为无声的教化感染着屯堡人,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最好的历史见证。
——屯堡银饰体现屯堡人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情趣。步入屯堡银饰的世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奇特的文化景观,屯堡银饰与现实生活密切贴近,生动、浅显、易懂,把美好祝愿和向往寄托在银饰造型中那些千姿百态的动物上,充满生机的枝蔓花叶在古朴的银饰中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与灵性。屯堡银饰的图案充满了幻想,其独有的审美情趣细致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纯真,无一不凸显出屯堡人对传统的尊崇,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企盼。

“革命到底”儿童背扇后缀

狮戏图戒指
屯堡银饰扎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旺盛的生命力来自民间,富含着深邃的文化感情。随着屯堡文化旅游风生水起,当前,安顺全市上下正在努力朝着“把安顺建设成为一流旅游城市,把黄果树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这一目标迈进,大力传承发展屯堡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全市人民的普遍共识和实践行动。很多屯堡村寨正利用各自的特色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屯堡的石头建筑、饮食文化、衣着打扮、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花灯地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重新穿上宽袍大袖的屯堡大姑娘、小媳妇们更需要大量的银饰来装扮自己,为日渐升温的屯堡文化旅游增光添彩,这无疑将给屯堡银饰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守望“屯堡家园”
——周光荣先生水墨作品中的乡土情怀
□唐琪

周光荣水墨画作
日前展出的“墨香文庙”文化系列活动·美术作品中的安顺记忆(三)——“屯堡家园”,是周光荣先生创作的水墨作品对屯堡主题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
周光荣先生,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定南人士。65岁的他泛白鬓角虽然已有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里仍然闪烁着热情和达观。在画展的开幕式上,周光荣说:“这些画作都是我退休之后创作的,是我对家乡的献礼,希望通过我的画笔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屯堡珍贵的文化遗产。”
安顺屯堡,一处凝固了历史的地方,这里的建筑、人物、故事,都充满了诗意和温度,也是众多本土艺术家和省内外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中国美协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安顺市美协名誉主席吴传双认为,周光荣先生这一批屯堡题材的水墨作品,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语言,以一种独有的方式来展示安顺的屯堡风貌,具有浓浓的个性化特征,让人一看,便知道是周光荣的作品。
在展览现场,吴传双先生对周光荣先生展出的作品一一品评:画作大多是以小景为主,山墙、石阶、门头,村寨小院、围墙窗户……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构图简略,笔调大胆而自信,有种语从心出的感觉,下笔大胆而肯定,墨色厚重、层次分明,没有传统的循规蹈矩,完全是师法自然的感觉,水墨作品《秋色》《本寨人家》《下坝石门》《宋家大院》等都表现了这些特点。
“绘画创作时不少人习惯于研习古人,师承传统,不乏一层不变照搬、守旧的手法。”吴传双表示,周光荣先生一开始就没有按那么多规矩去做,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性,画面直奔主题,强调个性表达,呈现的画作每一幅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让观者看后过目不忘,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谈及此次展出的意义时,他送上寄语:周光荣先生“屯堡家园”水墨作品的展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得到行内人士的品鉴和关爱,相信他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在艺术的道路上充实自我、越走越远。

周光荣水墨画作
“屯堡家园”水墨作品展描绘了悠悠600年历史的屯堡建筑,又在始建于600多年前的安顺文庙,这样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展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安顺文化宣传、旅游推广,都有着特别的意义。而“墨香文庙”文化系列活动的推出,其意义也在于此。安顺文化学者杜应国表示,“‘画家画安顺’是安顺市美术届2007年提出来的,已经践行15年之久,我参加过其间的许多活动,也见证了不少安顺画家的佳作。”自今年5月启动“墨香文庙”文化系列活动·美术作品中的安顺记忆首展,集中展出了吴传双先生的屯堡文化和老安顺风物的水墨画作,及至周光荣先生的“屯堡家园”水墨展在安顺文庙举行,让“画家画安顺”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这得益于安顺文庙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传承。
“这次画展让我们看到周光荣的山水画作品没有套路,现场写生感强,画家带着真诚感受走进生活和对屯堡民居等物象的综合理解及时进行笔墨转换,作品鲜活生动,充满生机!”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赵玉祥在观摩“屯堡家园”水墨作品展后,连称从展出的作品中,看到画家既关注眼前世界,又善于抓住与自然对话,给观众以重写生、师造化的亲切感。
“绘画艺术不是简单的模拟和描绘,不能一味重复和摹拟古人,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当今的绘画艺术就应该为今人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应该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追寻和挖掘创作源泉与灵感。”赵玉祥表示,对此次展出作品中的“屯堡石门”系列作品印象颇深,周光荣通过写生的方式找到屯堡石门的认知,包括图式的认知、笔墨语言认知等。屯堡石门创作既尊重对象特征、又有所取舍,最难得的是没有程式化,呈现的作品既生动又鲜活。
通过不断深入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学习和提高,重新组织构建屯堡新时代画卷,相信不久的将来,周光荣先生会创作出更多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未来,期待“画家画安顺”联袂“墨香文庙”文化系列活动,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展出,集合“文军”力量为安顺文旅注入更多的创新与活力。
上一篇:
我市开展2023年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执法检查
2023-09-08
下一篇:
【镜像】安顺:夜色中的“烟火气”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