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高田村:搬迁后的美好生活

2023-09-14 22:30:23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9月13日,记者来到平坝区高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宽敞的道路两边是平坝区“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核心区域,绿油油的蔬菜基地内,硕大饱满的冬瓜挂满藤架,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田地里耕种秋冬季蔬菜,一栋栋粉顶白墙的居民楼干净整洁,广场上散步的村民三三两两,一派和谐美丽的新气象。

image.png

  高田村安置点运动场地

  “和以前相比,搬来之后的生活变化太大了,环境干净又卫生,生活还十分方便,经常有人用面包车拉着生活用品上门售卖。”搬迁户陈九友告诉记者,搬到新家园后,大家生活丰富多彩,一有时间都会到广场聊聊天、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

  安居是民生之本,搬迁安置关乎百姓切身利益。高田村辖17个自然村寨20个村民组,依照搬迁政策,结合村民群众实际情况,先后两期,有82户、285人迁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过程中,高田村深化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同时总结制定出“三感、四稳、五提升”工作体系,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村民纳凉聊天

  “‘三感’指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四稳’指居住稳、就业稳、增收稳、心身稳。‘五提升’指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提升,就业质量和增收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提升,技术培训和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还有教育、医疗、人才、文化全面提升。”高田村党支部书记朱高学介绍,在做好村民群众搬迁工作的同时,村支两委不断做好服务工作,引导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实现新生活更上一层楼。

  易地扶贫搬迁,关键在于如何让搬迁户稳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高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从人口动态发展视角,探讨生计改善、社会融入以及群众就业等整体诉求满足路径,不断加强融入和发展双提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image.png

  文化石

  在文化发展上,高田村坚持“以文化人,教育育人”,通过打造“文化石”展板、捐资助学活动等助力本村学子受到良好教育持续发展。此外,通过举办文艺活动、技能培训活动等提升搬迁群众的凝聚力,解锁群众致富增收的新本领。

  “我们一直将搬迁群众孩子的学习教育视为重点,对考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宣传,让学习风气感染更多的孩子。”朱高学说道,搬迁点的捐资助学活动从没落下,有学子通过自身努力考到上海就读大学,毕业后不仅自己落户上海,还将家人也接到上海一起生活。

image.png

  高田村蔬菜基地

  文化促进融合,产业助力发展。产业兴旺方能激活搬迁群众逐步致富的自信心。高田村搬迁安置点“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实行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创新提炼“三权共股、三主共赢”做给群众看,带领搬迁群众通过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新模式,将村集体资产租给公司,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务工。

  能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是许多群众梦寐以求的事情,搬迁户邱盛莲就实现了这样的梦想。“安置点就在蔬菜基地附近,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到基地务工,平均每天都有上百元收入,一个月有近3000元。”邱盛莲笑着说,自从搬迁之后,她家的生活发生了以前做梦都无法想象的变化,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非常幸福。

  朱高学介绍,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依然是高田村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还将持续加强安置点文化建设,有效满足搬迁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促进人际和谐,同时,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渠道,奋力写好高田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 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婷 二审 李隽 三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