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火花镇:3.1万亩水稻迎丰收

2023-09-17 21:52:0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风吹稻田千层浪,稻穗飘香农家忙。9月15日,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火花镇董桑村纳入组田坝,放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一株株稻穗都很饱满,沉甸甸地压弯了腰,空气弥漫着稻香。

  两台收割机在相邻的两块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将一簇簇稻穗吸入机器的“腹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每隔几分钟,收割机开到田边一次,将输送稻谷的管道转移到机耕道上方,村民将准备好的袋子套在管道上,收割机把“腹中”的稻谷输入袋中。十几分钟时间,两块偌大的稻田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收获印记,而机耕道上整齐地摆放着一袋袋稻谷。

  “机耕道修到田间地头了,我们再也不用镰刀、打谷机收割稻谷了,改用收割机收割稻谷了。”董桑村纳入组村民韦修堂说,他家的3亩稻田,请收割机20分钟就收割完了,用人工收割的话10多个人要忙碌一整天。
  据火花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彭金胜介绍,使用机械化收割水稻具有收割快、收割干净、秸秆粉碎还田等几个优点,为此,他们动员群众尽量用收割机收割稻谷。

  火花镇平寨村纳拢组水稻种植大户韦小朵,今年种植56亩水稻,仍请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已收割10多亩。
  “请收割机收割水稻是按亩计费,每亩180元;而用人工收割1亩水稻要5个工时,每个工时100元,收割1亩水稻需要500元人工费。”韦小朵说,人工收割水稻时,用镰刀割和抱稻穗到打谷机的环节,有掉落稻谷在田里的现象,相比机械化收割浪费比例要多。

  据火花镇党委委员于亚运介绍,近年来火花镇依托低热河谷气候、肥沃的良田、较好的水资源条件,推行稻菜轮种方式引导群众大量种植水稻,打造火花香米品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端稳群众饭碗。今年全镇共种植水稻3.1万亩,目前,每天有30多台外地收割机在各村的稻田里穿梭着收割水稻。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梁惠焜   三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