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葡萄甜。在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的高坡村,百亩紫王葡萄基地又迎来了一年丰收季。葡萄园里,一阵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葡萄香气,当地农户或身背竹筐,手持剪刀,将串串葡萄剪下;或修枝剪叶,分拣大小,把颗粒饱满的葡萄套袋包装、发货销售。
高坡村百亩紫王葡萄基地
“我们村的紫王葡萄从今年8月份开始销售,截至目前已销售近4万斤,预计今年产值在20万元以上。”高坡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明祥说,随着管护经验越来越足,村里紫王葡萄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据介绍,高坡村百亩紫王葡萄园是在脱贫攻坚时期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当初按照“贫困户贷款,合作社还款,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成功让资金变成股金,让农户变成股东,通过“务工有薪金,土地有租金,产业有红金”的目标实现群众稳步增收。
如今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该村百亩紫王葡萄基地制定了“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经营模式,产生效益后按“631”的利益联结比例进行效益分配,即“农户占6股,合作社占3股,村集体占1股”,切实提高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带动农户发展的长效措施。
百亩紫王葡萄迎丰收
“在葡萄园里务工,最大的好处就是离家近,能照顾家中老小,而且只要人不懒,每个月都能挣到3000多元的工资,待遇很是不错。”当地村民伍才云提起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言语之间很是满意。
为了扩大葡萄产业销路,高坡村百亩紫王葡萄基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销售,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新鲜、美味、优质的紫王葡萄,售卖的所有葡萄均为当天采摘,每一串都会做好检查和包装,最大程度保证葡萄品质。
颗粒饱满的紫王葡萄
“顾客买去送礼的,就要挑选品质最好的葡萄,价格上就会贵些;批发销售的,在品质和价格上就相对适中;如果是用于酿葡萄酒的,在品相、大小上就没有要求,价格就便宜。通过多种模式进行销售,一年下来葡萄的剩余量就很少,精管护、降成本、减损耗,产业收益自然就变高了。”吴明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产业发展重心放在技术培训、提质增效、创优品牌、拓宽市场等方面,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