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浪翻涌,农机上阵收割,绘就秋收新“丰”景。
10月8日,紫云自治县坝羊镇红院村、五星村连片的红院坝区里,2台乘坐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穿梭田间,色泽金黄的稻谷粒粒入仓。
“今年,我们对红院坝区1386亩良田进行提升改造,把255块小田改建成28块大田后,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坝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开胜说,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收割效率。
时下,走进紫云各村寨的田坝,随处可见收割机穿梭田间收割水稻的场景。在格凸河镇猫场村猫场坝区,2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将一簇簇稻穗吸入机器,收割、脱粒、粉粹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收割机收割1亩稻谷只需90元。如果用传统方式,收割1亩水稻需要3个人劳作一天,以100元每人每天计酬,需要300元。”猫场村村支书韦国万说,用收割机收割水稻不仅快,还节约了收割成本。
火花镇董桑村纳入组村民韦修堂告诉记者,随着物质条件提高,机耕道修到了田间地头,方便了农机的使用。他家种植的3亩水稻,一台收割机下田,20分钟就收割得干干净净。
农机助力颗粒归仓,秋收效率质量双提升。据紫云自治县农机中心副主任王琦介绍,使用传统的收割方式,从用镰刀割稻穗,到人工抱稻穗到简易打谷机,过程中每个动作都伴随着稻谷掉落;使用机械化收割方式,稻穗直接进入机械,脱离秸秆,然后输送到袋中,有效减少稻谷掉落率。
“机械化收割水稻,粉碎的秸秆撒在田里,腐烂后不仅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还能变成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秸秆还田,避免了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王琦说。
目前紫云成立了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设立了7个农机服务点,共有60多台乘坐式联合收割机服务农户。今年紫云全县种植水稻13.51万亩,目前机械化收割了9.6万亩,其余正在抢收中。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