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紫云自治县五峰街道甘桥村虎头寨大龙头红芯红薯种植基地,12名村民正在挖收、分拣、装筐、搬运红芯红薯。
红芯红薯种植基地
“我们上午挖收、下午分拣,挖收时把红芯红薯平铺在地上晾晒;分拣时按一二三等级分3批次捡拾装筐,搬运回去后就不用分选,或直接包装线上销售,或直接线下销售。”该基地管理员王信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助推紫云红芯红薯产业发展,今年嘉禾香公司与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紫云自治县特色甘薯产业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科研课题,项目总投入284万元。该基地系该项目示范种植基地。
村民采收红芯红薯
从挖收的情况来看,平均亩产3500多斤,其中一级红芯红薯(0.2斤至0.4斤每个)约2500斤,二级红芯红薯(0.1斤至0.2斤每个)约700斤,三级红芯红薯(0.1斤以下)约300斤。
据嘉禾香公司工作人员周扬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在五峰街道海子村和甘桥村流转了80亩多年没有种过甘薯类农作物的地块,作为科研课题示范种植基地,由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及公司提供技术支撑,聘请有多年红芯红薯种植经验的五峰街道中心村村民王信参与基地管理。
据悉,除基地示范种植外,省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及嘉禾香公司还直接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红芯红薯,包括选种、选地、育苗、移栽、管护、施肥等环节。
测产
“通常,不少种植户在选种时,把品相好的红芯红薯都拿来销售,留下小个的、品相差的红芯红薯作为种薯,这是不科学的。”省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云说:“选种时一定要选择优质红芯红薯,培育的薯苗才茁壮,移栽到地里才长得好。”
“感谢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及嘉禾香公司提供的技术指导,今天挖收的红芯红薯,品相较好、个头较均匀,亩产3500多斤。”海子村屯上组村民陈其香说,今年她家共种植30亩红芯红薯,目前已挖收20亩。
“今年,省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嘉禾香公司开展的紫云特殊甘薯产业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课题,分为示范种植和技术指导两种方式进行,示范种植的80亩红芯红薯达到了预期效果,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种植的1000余亩红芯红薯产量都很高。”周扬说,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搭建销售平台,让农户种植的红芯红薯都能卖个好价钱,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