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麻山腹地景色宜人。群山环抱间,一根根风能发电设备拔地而起,迎风招展;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收集阳光,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个个正在如火如荼加快建设的新能源项目,为紫云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增添新的注脚。
近年来,紫云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自身风能和光照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风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落地,全力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县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光”无限。
后窑麻园光伏发电项目
因地制宜 狠抓机遇谋发展
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打造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市提出打造“两城三基地”,全力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紫云自然资源丰富,风力资源量大质优,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突出。”紫云自治县副县长陈凯向记者介绍,目前紫云自治县已将现代能源产业列入全县工业发展主导产业,助力安顺建设千万千瓦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立足资源禀赋,紫云在加紧建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同时,抢抓风口,超前谋划部署发展储能产业,着力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格局。
“我们千方百计拉长新能源产业链,促进能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协同发展,努力把风能、光伏等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陈凯说道。
据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紫云共获批光伏/风电项目19个,装机169万千瓦,总投资约90亿元;获批化学储能项目2个,2022年获批100MW/200MWh储能项目2个,总投资9.08亿元;全县已建成项目3个,总装机30万千瓦,总投资10.93亿元,年发电量可达45284千瓦时,预计年增加工业产值1.4亿元。
“风”“光”联动 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叶轮直径182米、轮毂高度110米、单台装机容量达5MW、截至目前已发电3000多万千瓦时……走进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一台台“大风车”叶片正迎风旋转,持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马鬃岭风电场
“项目于去年8月启动建设,今年4月首次并网发电,不到一年时间全部风机并网发电,创造了公司风电项目建设的新速度。”中国能建西南分公司马鬃岭风电场场长周东旭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装机规模为100MW,目前风电机组正处于240小时试运行阶段。
“每转一圈都是经济效益。”指着被风吹动的叶片,周东旭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实现产值7300万元,实现税收约1200万元;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2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8.36吨,氮氧化合物40吨,二氧化碳17.19万吨,烟尘7.79吨,节约淡水24.82万立方米,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如果说风能发电效益是“大风刮来的”,那么位于大山上的光伏发电组件,就是一个个“阳光银行”。
后窑麻园光伏发电站
走进位于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后窑麻园光伏发电站,放眼望去,周围一座座山头上,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阳光照射在光伏板上,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能。
“项目2020年8月开工,2020年12月实现并网投产。”中核紫云能源有限公司后窑麻园光伏发电站站长张天鹏介绍,项目总投资9.06亿元,总装机200MW,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2.1亿千瓦时。
“项目建成后发电量逐年升高,效益显著,因此我们积极部署了二期项目,目前建设进展顺利,已实现部分投产。”张天鹏说,目前投产的一期二期项目累计发电达5.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9万吨。
“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以及助力安顺新型综合新能源基地建设,我们在紫云累计申报了6个项目,其中在建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中核汇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项目负责人袁志强说,目前建成的项目基本实现了发电目标,下一步将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拓展光伏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项目社会效益。
变电站
延链补链 群众腰包“鼓起来”
光伏和风能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而且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村民杨小苏过去在外打工,回到家中接触这个项目后,不仅在光伏相关的农业公司上班,还做强了“光伏农业”,养起了“光伏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之前我在广东打工,后窑麻园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在我们村后,我就回来入职了农业公司,主要负责光伏项目的种植、养殖、除草、清洗等工作。公司目前已经在这养殖了200只羊,之后还计划种植红椿。我现在每个月收入大约有八千元,还能在家里照顾小孩,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杨小苏说。
“去年我们维护光伏基地就支付了1000多万元,今年已经支付500多万元,主要是聘请当地村民在基地内割草、清洗光伏板、基地安全维护等。”袁志强介绍,项目建设以来,村民除了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以外,还可以在光伏基地务工,150元每天。公司已经聘请农业专家,在光伏板下试种中药材、蔬菜等农作物,千方百计延长光伏产业链,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村里来了大项目,也给磨安村这个平平无奇的小村寨带来了更多发展希望。
在磨安村工作了23年的村支书黄忠学由衷感叹:“一直以来没什么重大项目落在磨安村,2020年光伏项目落地,是我们村民最大的希望,村民们都十分高兴。这个项目建成以后,解决了我们村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也增加了土地流转费,丰富了村民的收入。”
另一边,在风电项目产业链延长方面,紫云相关部门也在加紧思考谋划。
马鬃岭风电项目
“马鬃岭风电项目建成后,由于山上美丽的自然风光,陆陆续续吸引了许多户外达人、网红前来打卡。”紫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考虑将项目和旅游结合起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风电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项目社会效益,让更多群众享受产业发展红利。
马鬃岭上好“风”“光”,紫云发展新能源产业蹄疾步稳。“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在建的中核火花二期光伏电站、大唐猴场农业光伏电站等项目,快速推进已核准/备案的火花风电场、庙湾风电场、四大寨风电场等30万千瓦现代能源项目,实现“发储送”一体化运营,全力打造百万级能源大县、现代能源产业示范县。”陈凯信心满满的说。
风能、光伏、化学储能……一批批新项目还将落地紫云。未来,紫云将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继续做好建成项目管理,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为安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电能,助力安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罗希 肖劲松 罗含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