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丰收时节。在位于安顺经开区宋旗镇的白果新村,沿着小路缓缓穿行,经民居、过土坡,就望见矮坡上整片的金色稻田。当第一缕晨光洒在田野上,金黄色的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在这片丰收的稻田,收割机正忙碌穿梭,割稻、脱穗一气呵成,一垄垄沉甸甸的稻谷很快便收获归仓,机械声混合着田野里的虫鸣和鸟叫,似一首丰收的赞歌。稻穗之间,偶有村民的身影,挥舞着镰刀,割下一束束金黄色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喜悦和餍足。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小土坡。在这丰收季节的收割时刻,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带来了希望与喜悦。今年以来,安顺经开区积极推进撂荒地利用,整合辖区闲置土地,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土地平整和水稻种植。在种植实施的过程中,提倡科学农业,在灌溉、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精细管理,并打造“安西米”品牌,由安顺经开区管理运营公司进行运营,助力粮食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据安顺经开区管理运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郝若烨介绍,安顺经开区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进行耕地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对幺铺镇、宋旗镇辖区的荒坡、长期撂荒地和利用率低下的约300余亩成片地块进行整治,用于种植水稻。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奋力实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金黄色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有决心、有毅力、有创新,就能够将荒地变成良田,让曾经沉睡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朗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引入共同发展的社会资本力量,该公司员工、白果村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负责人杜敏正在督促采收,他告诉记者:“这里之前是一片荒坡,我们今年4月份入场,经过平整、开挖、测量等步骤,将荒坡改造成良田。赶在老百姓栽种秧苗之前把土地平整好,6月份顺利插秧,通过精心管护,现在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主要是通过机械化收割,一台机器每天就能收20亩左右,很快就能收完。
在稻田一旁,记者看到用于展示的“安西米”礼盒,据了解,“安西米”即“安顺西郊现磨新米”,目前主产区为安顺经开区宋旗镇白果村和新屯村。郝若烨表示,预计今年能产出“安西米”优质稻米15万斤。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安顺经开区辖区荒坡、长期撂荒地进行整合,提高利用率,扩大种植面积,打响“安西米”品牌。
“安西米”的打造只是安顺经开区聚焦“单产提质”,筑牢粮食安全强基础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安顺经开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该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粮食耕地保护制度,突出粮食功能区保护,积极开展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扩大种植面积,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做到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不减,稳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