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上数字乡村平台,客户端首页出现了村中最新的工作动态;鼠标轻轻一点,监控探头360度转动,河道卫生及安全状况一览无余;一拉一放间,基地的蓝莓长势清晰呈现在智慧大屏幕上……这是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综治中心看到的乡村智慧治理景象。
黄鹤营村河边一角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为充分掌握村情民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构筑“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信息平台治理体系阵地,首先在猫营镇黄鹤营村试点进行数字乡村建设,搭建了全市首个县、镇、村、户四级“村村享APP”数字乡村平台。
“以往的黄鹤营村,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有什么事都得靠村干部两条腿来回通知,老人家办事还要自己拄着拐杖外出,村居环境脏乱,种植业标准化程度比较欠缺,农户往往依据主观经验进行管护。”谈起村中以往的情况,猫营镇黄鹤营村村支书黄恒礼充满感慨。
2021年4月,由紫云自治县工信局牵头、电信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在黄鹤营村搭建了乡村数字化平台。平台主要覆盖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宜居创建、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群众监督等六大模块和32个子模块,可实现党章党规一键了解、组织生活“直播式”开展、党务村务网上公开、高清摄像头管田间、宜居乡村智慧创建、大喇叭宣传动员等功能。
村干通过数字乡村平台查看村中情况
“通过数字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基层干部和群众少跑腿,极大提高了村中便民服务的效率。”黄恒礼说道。
黄鹤营村翁弄组村民施安勇拿出手机,点开数字乡村APP,上传个人照片,很快便审核通过。他说现在办事直接在手机上提交申请就可以办理手续,非常方便,不用来来回回往村里跑,对村里的工作动态也更加了解了。
“每年夏季,部分河道经常会有水草漂浮,影响水体环境,不少村民就会在平台下留言反映,村里通过平台得知后,迅速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打捞。”村干部王尚贵告诉记者,数字平台的接入让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了,各项事务也能得到及时处理,目前村中共有600多个村民成为了数字乡村APP的用户。
数字平台的接入,打破了时空距离的限制,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知事情不用专门跑到喇叭室了,随时随地就能用手机通知喊话,村支两委干部可以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视频会议,省时又省力。”王尚贵说。
除便民服务外,黄鹤营村还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为村中独居老人佩戴智能手环,通过平台实时监测其身体健康状况,若遇突发情况,手环通过数字平台报警,可以准确定位及时救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数字化平台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助力黄鹤营村产业发展。“我村产业基地比较分散,监管难,平时巡查需要大量人力,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头,在村办公室观察产业的生长、受灾、生产安全情况,顾客可以实时溯源农产品种植过程,提高产业的市场认可度。”黄恒礼说道,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出现问题,通过产业振兴模块上的产业会商就可解决。村委会、农户代表、农技专家在线上面对面视频会商,农技专家通过清晰的画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研判,指导农户快速及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低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前不久,我种植的蓝莓苗出现叶子枯黄和枝干有黑色斑点现状,我就用手机拍摄高清视频和图片上传平台,经农技专家初步观察后确认是灰霉病和溃疡病,分析原因是地块抗病性弱,通过药物治疗即可。”黄鹤营村村民胡碧说,在农技专家的建议下,蓝莓苗上的病症基本消除。
黄鹤营村蓝莓产业
近年来,黄鹤营村合作社种植食用菌30万棒,种植红米、红心薯、万寿菊、辣椒等作物1500余亩,养殖林下蜂200多群,发放务工费11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60多万元,另外,辖区内还种植蓝莓、杨梅等精品水果1600余亩,1200余亩油茶、1400多亩金银花。依靠乡村数字化平台,有效解决了产业基地远程监管、产品销售等难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黄鹤营村油茶产业
而数字平台的接入也让黄鹤营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触摸得到乡愁的美丽乡村。“我们将村民家门口安装的摄像头接入村级数字平台,通过平台就能及时发现村民房前屋后脏乱差等情况,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改进。”黄恒礼说道,村中还通过平台发布红黑榜,对于乱搭乱建、滥办酒席的情况进行曝光监督,对村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表扬、批评,不断加强村民环境卫生自觉。
通过数字平台,黄鹤营村每季度评选“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媳妇”等,获奖家庭可获得相应物质奖励,极大提高了村民创建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助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推进,让乡风更加文明。
走进黄鹤营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河流波光盈盈,房屋静默倒映在河面,村中绿色公园和一个个“微花园”次第开花,一幅山明水秀的宜居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昔日的黄鹤营村依托数字平台,初步实现乡村治理从“人为”到“数治”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数字翅膀”。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