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服务民生,推进智慧小区建设;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实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聚焦民生福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助民增收,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引领精准服务 智慧小区惠民利民
今年以来,松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服务民生,在塔山社区、城南社区、印山社区、教场社区全覆盖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组织晒单”的“五单”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双报到”工作,实现“双报到”单位与社区共治共建,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到松山街道辖区社区报到的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31个,党员620名,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以来,辖区内社区群众点单120个,社区派单121个,党员接单104个,办结104个。一批“民生清单”接连落实,通过延伸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书写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暖心答卷。
提升改造后的宏泰智慧小区
近日,记者走进塔山小区,小区入口处,车行车道、人走人道,实现人车分离;设置有车牌、人脸抓拍设备,为出入口留痕、备查。小区显示大屏上滚动播放着社区管理类通知和公告等内容;单元监控显示各楼栋单元出入口实时情况……
“塔山小区内的每个角落都安装有摄像头,小区环境卫生、停车是否规范、玩耍的小孩是否安全等,都能在数字平台上看得一清二楚。”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武伟说,改造后的塔山小区、宏泰小区是紫云智慧小区的典范,通过“党建引领+网络+智慧社区运用管理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的模式,将物业企业、党员、网格员、居民等联合起来,建立协同作战的智慧管理机制,搭建高效便捷的智慧党建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党建+”品牌,让社区服务更加高效、高质、有温度。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
“感谢政府部门给我们修建了一个厕所,既方便又卫生。”松山街道新桥村硐边组村民齐小飞说,以前家里没有厕所,仅在家门外的路边搭建了一个简易草棚,当遇到下雨寒冷天气时,上厕所就更加不便。
今年松山街道聚焦“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中心要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并争取到东西部协作资金30万元,统一用于农村厕所改造整治。目前,该街道新建户厕127户,方便了群众如厕,又改善了环境卫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松山街道共组织短平快培训105人,电工培训50人,厨师培训45人,帮助11名符合条件创业户申请创业贴息贷款,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及就业援助岗位实现就业572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00人,新增创业户60户带动就业300人。通过“安心干”平台实现优化转岗37人。
截至目前,松山街道脱贫劳动力已就业2766人,其中,省外就业1414人,省内县外就业129人,县内就业1223人。
改善环境就是改善民生。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加强日常保洁管理,全力开展“门前五包”整治工作,搞好环境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今年,松山街道投入经费50万余元,深入推进卫生网格化管理,把街道主城区、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划分为21个路段(片区),卫生监督管理人员22人,农村卫生保洁员542人,负责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据了解,松山街道共有垃圾清运车4辆,垃圾清运斗117个,14个村(社区)建有垃圾池40个,按照“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工作要求,确保垃圾清运到县城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基本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发展特色产业 助民持续增收
11月20日,松山街道新桥村村民贺燕斌请村民们帮助掐红菜薹,并将其捆成1斤1把,装筐运到广州销售。
“今年,我种植了5亩大棚蔬菜,上半年以种植白菜、小瓜为主;秋季,我全部种植成红菜薹,10月中旬就开始销售了,目前市场销售价5元1斤。”贺燕斌说,红菜薹掐了又发芽,一个月可掐两批,5亩地每批可掐5000斤。
村民贺燕斌的蔬菜大棚
在松山街道牛场村大棚草莓园里,一垄垄草莓生长茂盛,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植株上红果点缀,游客在大棚里来回穿梭,采摘新鲜草莓。
“草莓是一个投入大效益好的产业,种植1亩大棚草莓需要采购幼苗、人工管护、设施建设等约2.6万元成本,种植好的草莓每亩年产值可达4万元。”该草莓园种植户王江海说,今年,他种植了5亩大棚草莓,有奶油味、巧克力味两个品种。目前,草莓已陆续成熟,开始开园采摘,游客入园采摘免入园费,采摘带走以35元1斤计费。
同样,在牛场村砂糖橘种植园里,饱满通红的砂糖橘挂满枝头,10多名游客手提篮子笑呵呵地采摘着砂糖橘。
“我种植的砂糖橘是从广西引进的优质品种,该品种属晚熟类砂糖橘,味道香甜,很受游客们青睐。”砂糖橘种植户梁勇说,干一行学一行,果子甜不甜、挂果多不多、果子大小是否均匀等都需要种植技术来支撑,他在广西学到砂糖橘的种植技术后,2020年从广西引进砂糖橘苗种植了22亩。
不少农户见梁勇种植砂糖橘获利后,认为牛场村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砂糖橘,于是陆续有村民种植砂糖橘。目前,全村有10多户村民种植砂糖橘,种植面积共100余亩。
“近年来,我们支持农户大力发展草莓、柑橘、李子等精品水果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松山街道办副主任张春伟说,目前,松山街道种植有草莓100余亩、柑橘500亩、李子2000余亩,精品水果产业让种植户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动附近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增收。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群众端稳“饭碗”
11月17日,松山街道新民村村民班小爱端着肥料给油菜苗施肥,她告诉记者,今年她种植了5亩水稻,为不让良田冬季闲置,水稻收割后全面栽种了杂交油菜。
近年来,松山街道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行“水稻+油菜”“水稻+蔬菜”轮作,以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狠抓粮食生产,守好“粮袋子”,拎稳“菜篮子”,端牢“油罐子”。
村民精心管护油菜
“为抓好粮食生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今年一次性种粮资金补贴完成发放3990户,发放金额近17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完成发放4027户,发放金额176万元。”松山街道办主任罗杨说,今年,松山街道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9万余亩,其中水稻0.83万亩,玉米0.51万亩,豆类0.15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复合套种1000亩,大豆净种1000亩。粮食收割方面,今年获得水稻亩产达1100斤、玉米亩产达1000斤、大豆亩产300斤的较好收成。
站在松山街道新桥村野毛哨组寨前向四周望去,绿油油的油菜田、蔬菜田与白墙红窗的民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
新桥村野毛哨组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
“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确保良田冬季不闲置,我们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秋耕冬种工作,共种植油菜1.12万亩、蔬菜1200亩。”松山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飞如是说。
此外,松山街道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度耕地补充工作,今年共补充耕地58块,共131.97亩,目前都种上了油菜。同时,该街道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真正做到“藏粮于地”,为推动松山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