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大文化 都被一一打开……

2023-12-12 17:51:11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岁末年终,贵州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产业拓展部负责人龙华开始忙着对接明年的演艺活动。今年,他们部门参与投资的两场大型音乐节吸引了超过十五万观众。

“两场音乐节,外省观众达到60%。跟以前比起来,自掏腰包走进剧院的人越来越多、剧目和各种文化演艺交流越来越多。”龙华告诉记者。今年,贵州省演出公司共承接了近40场剧目。正是看准了贵州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龙华选择了重回演艺行业。

“2012年离开这个行业,但是网上留的找集团相关部门的电话都是我的,出去几年之后接到行业内的很多电话,北上广深都有,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心里就想如果我还能回去该多好。”

贵州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产业拓展部负责人龙华

和龙华一样回归的,还有他的“老同事”——北京路大剧院。它的前身——北京路影剧院,曾是贵阳的文化地标。

(北京路大剧院历史照片)

今年7月,阔别10多年的北京路大剧院改造后重回公众视野。不过,从影剧院到大剧院,一字之差,功能和市场环境却发生了巨变。

“影剧院时代功能是比较单一的,以电影为主。过去需求并不像现在这么旺盛。现在科技赋能,舞美能满足不同剧目的演出。我们为了增加舒适性,减少了几百个座位。文化消费市场越来越年轻化,18岁到34岁之间的占比很高。”贵州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剧场管理部负责人张司龙告诉记者。

贵州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剧场管理部负责人张司龙

复演以来,北京路大剧院上演了76场剧目,还承接了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决赛等活动,周周有戏看,月月有精彩。明年的演出也预定了52场。

剧目品质高,票价却不贵,最便宜的只需要49块钱,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剧场。年轻观众吴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身边很多人愿意来观看,而且剧的整体效果远超价位。

除了蝶变归来的北京路大剧院,今年,贵州省博物馆迎来建馆70周年。

从1953年开始到2023年,省博以70年时间为轴,每年选择一件与大事记相对应的重要文物进行展出。历史的回声,在今天的贵州大地上不断回响。

“以前觉得贵州更山区一些,但是今天来看了博物馆展览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贵州不光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也是很深的。”来自重庆的一位游客告诉记者。

而在70周年展的楼上,工人们正在摆放从海龙屯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这段时间,贵州省博物馆的馆长李飞时不时就会去现场看看。

“这是海龙屯出土的石窗台,是我们团队一点点从泥土里面清理出来的。2012年启动海龙屯考古发掘之初,没有人相信一座荒山能变成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做到了,包括我自己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贵州的认知。”李飞说。

目前,贵州包揽了中国考古奖项大满贯。这些考古发现,成为书写贵州现代化故事不竭的文化源泉。借着70年之际,省博对常设展区进行了重新构架。

“常设展要讲清楚贵州是中华文化主藤结的一个瓜的故事,要讲清楚多民族聚居、各种文化相融的多彩贵州的特色。这是我们第一次用展览的方式,把贵州30万年历史拉通,每一个板块都有重量级的文物来支撑,透物见精神,讲好贵州的故事、增进文化自信。”李飞表示。

贵州省博物馆的馆长李飞

最近,一部由何超琼团队策划和拍摄的宣传片让贵州苗绣再次刷屏。

何超琼在宣传片中表示:“苗绣等非遗不仅是民族文化,还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能够团结、代代相传的共同的价值观,贵州的民族文化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我们想让年轻人多了解文化、用好文化的力量。”

作为黔东南苗绣产业推广大使,不久前,何超琼带领团队前往贵州苗寨实地走访,并与当地绣娘交流,石传英是其中之一。

“何超琼穿着我们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还有银饰,一身传统绣片跟现代元素结合,非常漂亮,我感到非常自豪。”石传英告诉记者。

石传英

今年9月,贵州苗绣惊艳亮相米兰时装周,其中就有石传英的作品。

谈起接下来的打算,石传英表示,她将进一步把苗绣绣片、传统的图案与现代元素结合,向全世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的工艺品,同时,要去国内外争取拿到更多的订单,让绣娘拿到更多的收入。

记者手记:

重回演艺行业的龙华,潜心考古事业的李飞,从大山走到国际的绣娘石传英,三位文艺工作者的小故事绽放出贵州文化发展的光彩。

贵州何以多彩?黔山贵水塑造“文化千岛”,每一座都有自己的灿烂,相映成趣、美美与共。“贵”,恰好为“中国的一个宝贝”。没错,深藏千山之中的贵州文化珍宝,是时候被打开了!


来源:动静贵州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李隽 三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