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走进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宽敞整洁的乡间公路蜿蜒在这片土地上,道路两边漫山遍野的蓝莓苗随着山势起伏,石板铺就的街道在微雨浸润下显得古色古香,三角梅肆意张扬点缀在每一户百姓的庭院前……一幕幕场景彰显出硐口村乡村治理的有效成果。
硐口村村居一角
党建引领 延伸基层治理“末梢”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在乡村治理方面,硐口村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努力打造乡村治理“硐口”样板。
硐口村位于贵州省紫云自治县东北部,辖12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总人口846户3110人。近年来,硐口村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将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14个联户,形成“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格局,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硐口村石板街道
用好联户长机制,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力量。硐口村抓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创新推出“四员”机制,将联户长培养成矛盾纠纷排查员、政策法规宣讲员、组织群众发动员、环境整治示范员,打通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神经末梢”。
找准关键环节,实现治理突破。硐口村着力从源头预防、矛盾排查、纠纷化解关键环节入手,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四员”严格按照“三个必访、三个必看、三个必查、三个必巡”走访要求,定期对辖区内独居老人、生活困难群体、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日常纠纷较多等地开展走访巡查,及时发现纠纷隐患、苗头,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指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搭建数字乡村平台,建立智能化指挥调度中心,在村组主要路段、联户长庭院、产业地安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探头52个、产业监控探头4个、喇叭8个,通过手机APP可实现问题隐患随手拍、信息动态随时采、矛盾隐患随手报、政策法规随时宣,在试点创建、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硐口村数字乡村平台
春风化雨 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治理的灵魂工程。近年来,硐口村依托村规民约,汇聚乡贤寨老力量,设立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
“以前村里办酒席都是大操大办,有些人家甚至要十几天才能结束,村民干事创业被缚住了手脚,施展不开。”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谈道。
为此,硐口村深入实施村级乡村治理“五星”示范评选,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对文明表现突出的家庭进行授牌;利用院坝会谈心宣传、数字平台预警、村民随手拍照监督等举措大力治理滥办酒席。现在,人人争先、唯恐落后、共建共享的氛围已浸润全村,共有180户家庭获得文明户授牌。
村民于先欢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考走了19个大学生,都很自觉没有办升学宴,村里用了四五万元的集体资金进行奖励,并进行公示,大家都觉得脸上有光。”
“文明建设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为了让村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我们通过随处可见的壁画彩绘进行无声的宣传,还建立了村史馆保留乡村的底蕴。”吴应超说,村史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记录了乡村的风土变迁,更通过共同的地域和文化将村民紧紧联结在一起,让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汇聚干事创业的干劲与力量。
产业兴旺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是硐口村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
“现在正是蓝莓管护期,每年到了春天,蓝莓花漫山遍野,来蓝莓基地游玩的人很多。”谈起村里的蓝莓产业,吴应超语气中带着自豪。
硐口村蓝莓产业
据悉,万亩蓝莓基地在种植蓝莓之前是一片荒山,脱贫攻坚期间,板当镇统筹规划,以荒山变经济林、经果林为目标,打造万亩蓝莓园,让昔日沉寂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色蓝莓园,美了环境也富了村民。
“打造生态蓝莓园,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带动不少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吴应超说,自硐口村发展蓝莓产业以来,栽种与采收季节,基地每天用工量在200人左右,每年支付的产业劳务费上百万元。同时,村里还依托万亩蓝莓园建成贵州百灵3000吨蓝莓加工厂,主要生产蓝莓果干、蓝莓酒、蓝莓饮料、提取花青素等,预计年销售产值5000万元,助力村民稳定增收。
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查看蓝莓长势
在硐口村肉鸡养殖基地,一栋栋鸡舍映入眼帘,通过智能设备一人便可轻松投喂饲料。
硐口村肉鸡养殖基地
“我们夫妻俩代养了两个鸡舍,年收入在20万元上下。如果亏了,公司还给一定补贴,收入比较稳定。” 基地养鸡户彭模辉一边打扫鸡舍,一边和记者说。
据悉,硐口村建有鸡舍10个,由村合作社作为基础设施入股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进行养殖合作,该公司按1元每羽固定每年给村合作社入股分红资金30余万元,覆盖联结脱贫户与边缘户,每户每年可分红1200元。此外,村民还有务工与代养收入。
截至目前,硐口村产业多点落地、节节开花。全村蓝莓产业10000余亩,收益3000万元;薏仁米种植1000余亩,农户自种自卖;食用菌种植110亩,收益100余万元;生态鸡养殖大棚10个,规模45亩,收益30余万元;红芯红薯种植800亩,收益160余万元;红辣椒种植500亩,收益150万余元……昔日贫瘠的黄土地,如今土中长满粮,山有“致富果”,林下育“金鸡”,正是“一片橙红橘绿时”。
硐口村蓝莓丰收
“下一步,我们将竭力把硐口村打造成‘中国蓝莓第一村’,以产业兴旺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带动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吴应超充满希望地说。
硐口村荣誉墙
通过有效治理,硐口村推动基层治理触角不断延伸、乡风文明有序推进、产业基础不断壮大……2023年11月,硐口村被全国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授予“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一场华丽的蝶变,正在硐口这个小山村悄然上演。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