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西秀区杨武乡: 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 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2024-01-02 11:01:5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今年以来,西秀区杨武乡牵牢动态监测“牛鼻子”,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包”,强化脱贫保障“要素链”,通过打好“组合拳”,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书写群众增收的“后半篇文章”,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强化组织领导

杨武乡调整充实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班、产业兴旺工作专班、乡村建设工作专班、乡村治理工作专班、乡风文明工作专班等5个工作专班和1个工作督查组,统筹部署调度推进全乡乡村振兴工作,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杨武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 等文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经验,立足自身、不等不靠,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构建乡、村两级指挥体系,乡党政班子领导担任村级指挥长,及时调度,逐步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性机制,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有力保障。

促进就业增收

该乡紧盯就业核心问题,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以帮扶车间和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多举措发力,助推脱贫群众稳岗就业。今年以来,引进广东省惠州市新开顺音电子厂、顺熙鞋业有限公司、紫炉香雨具有限公司等企业,丰富全乡企业业态,提供多样化就业岗位,让辖区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目前,帮扶车间稳定就业198人,其中一般户162人,脱贫户20人,搬迁户16人,平均工资达2500元以上。同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实现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1682人,利用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16人,就业援助77人,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组织到广州就业763人,扎实推进就业帮扶工作,确保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顺熙鞋业工厂促进群众稳岗就业

夯实民生保障

该乡聚焦巩固拓展“3+1”保障成果,实现全乡各类教育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引导脱贫群众参加“三重医疗保障”,实现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参合率100%。该乡围绕解决缺水问题,持续常态化开展农村供水隐患排查,今年以来更换6个村7个村民组饮水点水泵,更换水管5000余米,新建水池3个。多措并举推进雨棚水库建设。协调提升补偿标准,由818元/平方米提升到1200元/平方米,采取闲置烂尾宅基地“一址一户”进行置换方式盘活闲置烂尾宅基地,解决搬迁群众无房问题,争取补偿款875万元推进搬迁补偿工作,争取10万元装修10套公租房,协调移民搬迁点5套临时住房无偿用于保障搬迁安置住房需求。今年共排查农村自建房5768栋,坚决防止危房住人情况发生,以危改“回头看”实效,巩固拓展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成果。

竹荪喜丰收

筑牢防返贫底线

今年,该乡组织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帮扶大走访大排查5次、“3+1”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2次、脱贫人口收入信息采集4次、乡级交叉检查2次,聚焦“三类人群”监测帮扶、预警线索核查等关键核心,结合乡情,探索建立“四有一防”(即有产业、有就业、有收入、有保障,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围绕“3+1”保障和收入情况对全乡7550户农户进行全覆盖排查,同时,由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带队围绕重点村寨、重点群体、重点问题进行分村督导。截至目前,该乡核查医疗、住房、教育、公安等部门推送的预警线索412条,将15户63人(其中脱贫户3户16人)纳入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早发现、早纳入、早帮扶。全乡监测户共37户129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3户4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0户72人,脱贫不稳定4户16人,风险消除7户21人)。

推动产业发展

该乡整合资源,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大户”的模式,将过去“散、小”的产业情况转变为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产业模式。今年以来,发展特色种植业2万余亩,其中主导产业有烤烟、辣椒、中药材等。先后引进“立华”养鸡、“温氏”养猪、江苏商会等企业到乡落户,持续发力带动当地农户规模化、规范化养殖,年出栏肉鸡3000万羽,生猪5万头同时,严格落实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双保”任务。全年发展水稻种植21150亩、玉米种植22289亩、大豆种植2000亩、油菜种植25400亩,油菜实现产量4195吨、产值1324万元,坚决扛起了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平田村肉鸡养殖小区

后续扶持发力

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住得好、能致富,该乡围绕“五个体系”建设,把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摆在工作首位,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目前,该乡民族新村安置点有劳动力家庭315户718人,已就业315户696人,其中:省外务工432人、县外省内务工46人、县内务工218人、公益性岗位就业75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无“零就业”家庭。同时,该乡以“村社合一”合作社为种植主体,盘活安置点周边土地资源100余亩,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建好、管好产业基地,带动群众实现“产业+就业”增收,今年有3户搬迁对象参与合作社发展,种植毛尖瓜50亩、辣椒28亩、生姜25亩,解决了搬迁劳动力12人就业。

村民采挖太子参

推进乡村建设

该乡全面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专项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自然村100%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度提升;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开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村庄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加强村庄风貌管控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力度。倡导一户一宅、宜居适用,严格按照“八不准”“十个一律”要求,依法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对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决不姑息。加强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区域性路网、管网、电网、互联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体化网络建设,实现乡村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聚焦乡村治理

该乡立足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作用,教育引导农村群众改变“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建大坟大墓,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建立健全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机制。在各村(居)推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海报、手绘文化墙等,打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景观。组织各村居开展“美丽农家”“文明示范户”“清洁文明户”等评比活动,示范带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同时,针对联合检查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村,采取“反向观摩”的方式,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观摩,以反面典型警示警醒来推进宜居乡村创建,逐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创建氛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李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