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紫云四大寨乡: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4-01-02 11:03:08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坚定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大力发展坝区蔬菜、精品水果、林下蜂、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坝区蔬菜 促就业助增收

冬日,站在四大寨乡落城坝区田埂上望去,绿油油的蔬菜田与村庄、民房以及菜田里劳作的村民,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新画卷。

菜田里,工人们在进行掐豌豆尖、收割菜心、小白菜装筐、搬运等作业。

“我们收割菜心是按每斤0.6元计酬,长势好的菜心,动作麻利点的话一天可收割400斤。”收割菜心的落城村村民杨春芬说,在家门口就业赚钱,打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两不误,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收割菜心也是一门技术活,收割时要把每棵菜心整齐排在手腕上,而其收割时每排菜心的大小长短要一样,大棵菜心和小棵菜心要分开收割。

“我们收割的菜心全部运销到深圳蔬菜批发市场,然后再分销到广州、东莞、香港等城市的蔬菜零售市场;近期以来粤港市场的菜心销售价格保持在200元1件,每件30斤。”紫云惠实康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小辉说,当天收割的菜心,傍晚就装车运销到深圳,他们在深圳蔬菜批发市场有一个分销蔬菜的铺面。

“今年,在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外打拼多年的韦小辉带着技术、资金、市场返乡创业,成立紫云惠实康农业有限公司,依托低热河谷气候条件和坝区土地资源发展蔬菜产业,种植以菜心、芥蓝、小白菜、豌豆尖、香菜、上海青、芥菜等为主的粤港蔬菜。”四大寨乡党委书记谢端治说,发展坝区蔬菜产业,不仅让返乡创业者实现就近发展产业赚钱,还带动乡亲们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就业增收。

“从整地、播种、管护到收割蔬菜,5亩地就需要一名长期工人。”韦小辉说,目前建成的坝区蔬菜园有1100亩,现有长期工人229人,其中来自附近乡镇的返乡割菜熟手农民工有100余人,他们为其提供工人宿舍,并建有职工食堂。每天将3万至5万斤蔬菜运销到粤港市场。

韦小辉拿出的一份12月5日下午收割菜心的账单显示,工人谢顺妹收割秋香菜745斤计酬372元,工人付江龙收割尖叶大中菜心255斤和秋香菜672斤计酬489元……一张张账单、一份份薪酬账目显示,坝区蔬菜园实现了促进就业致富一方,让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种植精品水果 山村美村民富

时下正值柑橘成熟季节,四大寨乡纳容村蜜柑园里,一个个金灿灿、圆滚滚的蜜柑挂满枝头,给翠绿的蜜柑园披上了一层耀眼的金黄。

“2019年,四大寨乡依托纳入村交通优势和土地资源,从四川引进蜜柑苗,由乡级平台公司统筹种植了308亩蜜柑,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今年正值丰产期,挂果多、果大、诱人。”四大寨乡党委副书记王丰志说,他们准备下周开园迎客,客人入园采摘带走以10元3斤计费,商户采购批发价按3元1斤销售。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蜜柑亦如此,每年除草3次,每亩每次需要2个工时,每个工时100元,每亩地每年的除草劳动报酬600元;还有施肥、修枝等人工费用,每亩蜜柑每年需要支付管护劳动报酬800元。”王丰志说,蜜柑管护好了,既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又能带动附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同样,四大寨乡喜凯村脐橙园内,产业路上,常有收购商进村收购脐橙的身影;脐橙林中,不少村民腰挂竹篓,娴熟地将一个个金黄色的脐橙摘入竹篓中,一派丰收采摘的繁忙景象。

“我们喜凯村的脐橙香甜味美,很受消费者青睐;今天早上,我拉了2400斤脐橙到紫云县城农贸市场,不一会儿,就以5元1斤全部卖完回来了。”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喜凯村村民王小芬说。

喜凯村地处紫云南边陲,山高坡陡,光照好,地理环境适应脐橙的生长,全村139户人家中,有120户人家种植脐橙,每户种植面积几亩至几十亩不等,全村脐橙种植面积2000多亩。此外,喜凯村还种植有5000亩蜂糖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果村”,该村的农户因脐橙和蜂糖李走上了致富路。

“每年到脐橙成熟销售季,一方面,种植户自己采摘装运到本地市场上去销售;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联系本地电商进村收购脐橙,拓展销售市场,让种植户的脐橙卖得出、卖得好。”喜凯村村支书王志昌说,为方便运销水果出山,今年村民们自发筹资40万元,把通村公路路面拓宽2.5米至3米。

“近年来,四大寨乡大力发展柑橘、脐橙、蜂糖李、青枣等精品水果产业,目前,全乡种植有蜂糖李20000亩、柑橘500亩、青枣750亩、脐橙5000亩。”谢端治说,发展精品水果产业,让种植户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还带动了集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

青枣产业园一角

好生态好蜜源 好养蜂日子甜

民间蜂农常说“养一群蜜蜂,胜种一亩田”。确实如此,养好一群蜂,一年可产出15斤蜜糖,每斤蜜糖150元,产值2250多元。另外,一群蜂一年可繁殖出两群蜂,意味着收入会翻两倍。

位于紫云南边陲的四大寨乡生态植被良好,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1%,为发展林下蜂产业提供了较好的蜜源条件。近日,记者在四大寨乡纳容村林下蜂养殖点看到,蜜柑林下整齐摆放着一箱箱蜜蜂,该林下蜂养殖点管理员班国富揭开蜂箱盖子,取出附满蜜糖的蜂脾放到盆中,用小刀剥开蜜糖表层,将流出蜜糖的蜂脾放入简易摇蜜桶后,他快速摇动手柄让蜜糖流入桶中,随着一脾脾附满蜜糖的蜂脾放入摇蜜桶,蜂脾上的蜜糖在蜂脾的快速转动下源源不断流入桶中,不一会儿功夫,桶里盛着的蜜糖增多,摇蜜现场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

纳容村林下蜂养殖点

“我们现在摇的蜂蜜属秋蜜,是蜜蜂到四周山上采集五倍子花、野刺花、小叶树花、野草花酿成的蜂蜜,入口微苦浓香,有补养脾脏的作用,且有药用价值。”四大寨乡乡级平台公司负责人班誉说,噜嘎村林下蜂养殖点在噜嘎水库边,周边绿水青山,生态植被良好,这里养殖有300箱林下蜂,预计每箱可摇5斤秋蜜共有1500斤,以100元1斤现摇现卖销售出去可收获15万元。

“林下蜂1年摇蜜两次,春末夏初摇春蜜,深秋冬初摇秋蜜;为确保蜂蜜品质纯正,每次摇蜜时要留足蜜蜂的“口粮”,每箱蜂每次只摇5斤蜂蜜。预计今年全县可摇蜂蜜5万斤。”四大寨乡党委副书记王丰志说,目前,全乡20多个林下蜂养殖点共有林下蜂5000箱,带动100余名村民通过长期务工和获得土地流转费、加工包装临时务工等方式增收。

“好生态好蜜源,好养蜜蜂日子甜。”这是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

发展生态渔业 蹚出山海共富路

今年,四大寨乡依托噜嘎水库水资源环境,利用结对帮扶紫云的广州市南沙区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安顺首个投入运营的生态渔业SPV项目,可年产优质生态鱼200万斤,预计年产值3200万元、年利润600万元。

目前,在噜嘎水库建成漂浮式循环槽60条,投放鲈鱼、丁桂、鳜鱼、斑点叉尾鮰鱼苗100余万尾,6月最早投放的30万尾鱼苗,明年1月就能上市。

噜嘎水库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示范点

项目可带动常年务工30余人,临时用工800个以上。同时,项目还将按照“4411”分配方式,将股权分红中的40%用于项目区农户分红、10%用于壮大当地村集体经济、10%用于帮扶防返贫监测对象,借力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李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