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来到在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暖阳和煦,果香阵阵。在坝陵村的生态牧业果品生产科普示范基地内,正是一片“橙黄橘绿时”,只见大片橙树铺满山坡,无数金灿灿的橙子在阳光下散发出诱人芳香,村民们穿梭其间筛选采摘,丰收的喜悦与果香一同弥漫整个河谷。
大片橙树栽满山坡
在山脚的打包分拣处,几名工人正在仔细进行分拣、打包与称重,300件包装好的“土贝岭血橙”即将通过物流发往广州。“我们的橙子主要有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与客户电话、微信联系后进行订单式销售,十斤装的橙子售价为69元,另一种是游客入园采摘,单价5元一斤。”基地负责人周明说道,自从橙子上市后,果园里每天都忙不过来,不愁销路。
工人在果园采摘橙子
据了解,眼前这片果园从2013年开始种植,占地面积40亩,品种以血橙为主,近年来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又嫁接了脐橙与果冻橙,每年冬至时节开始大量采摘,可以持续到春节期间,以年货供应为主。
依托于得天独厚的低热河谷气候,断桥镇在冬季依旧能够孕育出火红的水果产业。“海拔低、小气候独特,加上种植与管护采用人工无添加的方式,所以我们的果子都是自然成熟,具有生态健康的优势,口感非常好。”周明说,如今的果品口感与种植技术,都是自己长期探索的结果。
园中橙子长势正好
早在1995年,畜牧专业出身的周明便对水果种植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向政府拍卖了这片荒坡用于种植桃子,但由于气候原因,桃树经常遭受天牛等病虫害。于是在2013年,周明转变思路,在与朋友交流学习后前往四川学习橙子种植技术,并引进了血橙等果树品种,在坝陵村落地生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长期探索,周明种植的血橙受到了当地人以及市场的青睐。“橙子年产量大概为9万多斤,年产值在30万元左右,一年可带动村民务工400余人次,发放务工费5万多元。”对周明这样的果农来说,一年好光景,尽在橙黄橘绿时。
橙子丰收
坝陵村村民王存英在果园务工已经六年,无论是采摘还是打包动作都非常娴熟,她告诉记者,在每年橙子管护和采摘的时候她都会到果园里务工,一天能有100多元的工钱,一年下来有六七千元的收入,闲暇时候还能照顾家里,她对此很满意。
小小一个橙子,依托当地地理优势以及长期的探索培育,逐渐成为了当地一项富民产业,既绿了荒坡,也富了村民。“去年7月,我们在供电局的支持下实现了通电上山,下一步,我们打算向精细化种植转变,提高管护效率,目前已经在果园安装了9个喷灌设施,相信等20个喷灌设施安装好后,可以帮助我们把果子管得更好,卖得更好。”周明充满希望地说。(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