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格凸河镇:深化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显成效

2024-01-30 12:02:19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乡村基层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赓续红色基因、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建设民生服务阵地,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传承红色文化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冬季,走进格凸河镇羊场村,干净整洁的街面,生意红火的店铺,张灯结彩、年味浓,一派喜气洋洋迎新年的景象。傍晚时分,羊场村村民沿着红色文化公园步道休闲散步,高兴地诉说着这里的变化。

羊场红色文化公园

  格凸河镇羊场红色文化公园被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紫云宝贵的历史遗产,经常有各级党组织来到这里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羊场村成立红色文化宣传队,通过自编自演的快板、小品、舞蹈等节目,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引导群众养成勤奋爱劳、爱护环境、遵守法纪、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格凸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燕说,红色文化宣传队由50名40岁以上的妇女组成,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她们或在羊场红色文化公园,或进村入寨以表演节目的方式来宣传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引导群众积极向上,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羊场村文化宣传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近年来,羊场村将党组织建设与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动员党员群众群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红色羊场。
  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推行稻油轮作、稻菜轮作,端牢群众饭碗,去年羊场村种植水稻1200亩、玉米900亩,今冬种植油菜1700亩。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砂糖橘、小金橘、沃柑、丑柑、脐橙等柑橘类精品水果1500亩。精品水果是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的富民产业,除草、施肥、修枝、采摘销量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附近村民拓宽了就近就业增收渠道。此外,精品水果让种植户收获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带动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的发展。

  除陋习树新风 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保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整洁,邻里关系和睦相处,养成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好习惯,在村级文明评议小组开展的积分测评时获得好评,得到更多的积分,按照积分的多少就能在村里的‘积分超市’领取相应的奖品。”格凸河镇落科村村民李桂琴说,去年第四季度的文明评议中,她家获得了一桶食用油的奖励。
  在落科村的“积分超市”奖品架上摆放着食用油、洗衣粉、洗洁精、食盐、大米、香皂、学生作业本、牙膏牙刷等奖品,并标注每个奖品相对应的积分。

落科村一角

  近年来,格凸河镇以“积分超市”为载体,激发了村民当好人、做好事、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鼓励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乡村振兴中,让爱心得到传递、村风民风得到净化、新风正气得到弘扬,激发内生动力,干群同心共同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落科村作为第五批全国文明村,全村森林覆盖率73.4%,有3个村民组被列入黑颈长尾雉动物保护区。落科村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好,以绿色发展为牵引,积极构建乡风文明,把环保、文化传承的文明理念融入村民文化生活,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处处洋溢着乡土文化的时代气息。

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落科村结合‘积分超市’,鼓励村民自觉踊跃参与村中事务,激发村民当好人、做好事、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促进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创建、乡村振兴,让爱心得到传递、村风民风得到净化、新风正气得到弘扬。”格凸河镇党委书记叶博文说,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村民自发打扫环境卫生

  此外,落科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组建了环境卫生、矛盾纠纷排查、政策宣传、农业技术、应急处置、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队,各志愿服务队围绕理论宣讲、爱老孝亲服务、文化服务、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坚持“花小钱、多办事”的工作理念,引导和帮助群众实施改水、改厨、改院、改厕等,不仅解决了群众生活需求,还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庄品位。

  增强服务功能 建设和谐幸福社区
  走进格凸河镇和谐社区幸福菜园,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菜园里种植香葱、蒜苗、白菜、青菜、萝卜、芥菜等蔬菜品种,菜园里的每一小块菜地边立着一块牌子,标明“幸福菜园”编号。

幸福菜园

  “有了蔬菜园,我们吃菜不用花钱买了,自己种植的蔬菜吃起更新鲜、更放心。”和谐社区居民梁川琴说,为丰富“菜盘子”,她在菜园里种植了多种蔬菜。
  “为让搬迁群众更加适应新环境和更有归属感,我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和谐社区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蔬菜园,由社区统一规划了172块小菜园,分发给搬迁群众进行栽种,实现蔬菜自给自足,大大减少了群众的生活成本。”叶博文说,为用好用活现有资源,和谐社区依托羊场村赶集中心地段条件,利用社区空地共划定停车位66个,建立盈利的智慧停车场,收费标准小车每小时2元、大车每小时5元,每月可实现收益2000余元,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为更好服务社区群众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和谐社区把“固定”资产变“活动”资产。合理化利用社区红白喜事办理的炊具,在社区内无需求时面向市场进行出租,每次出租费用约为500元。该社区还利用15间共500平方米门面,分别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图书室、儿童之家功能用房等,进一步满足搬迁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将8间共220平方米门面进行出租。
  据和谐社区党支部书记卢启瑞介绍,该社区通过整合红白事餐具出租、智慧停车场等开放利用,全权委托社区红白理事会、社区公司管理,签订管理服务协议,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功能,主动寻求市场所需,打造“一条龙”优质服务。去年,通过餐具出租和停车收费,该社区集体收入增加了两万多元。
  促就业助增收方面,和谐社区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动员群众参加招聘会,组建社区劳务队,多形式推荐就业岗位,宣传推广使用“安心干”小程序,采取多渠道方法稳就业,使搬迁群众达到一户一就业。去年和谐社区有244人外出就业人员获得一次性交通补贴。此外,和谐社区通过“社区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做强现有少数民族手工纺织、种桑养蚕等产业。今年该社区注册了“迎苗阿依”商标,拟在社区打造“民族服饰一条街”,主打纯手工苗族服饰系列产品,现已畅销云南、广西及周边城市等地,手工纺织经济已成为社区凸显的靓丽名片。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李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