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宗地镇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支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五会型”干部队伍 提升干事效率
提起杨贵花,宗地镇竹豪村的群众都为她竖起大拇指,这个20出头的姑娘能说、会写,挺能干。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两年,对村里发展情况如数家珍。

竹豪村村支书杨贵花(右)到石板组与老党员、村民小组组长及群众代表谈心谈话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具备与群众沟通、向上级汇报、谋划发展、干得成事的本领,村里的发展才有希望。”竹豪村老党支部书记韦晓云说,杨贵花成长很快,相信她能带领村两委干出点名堂来。
“为进一步提升全镇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队伍建设活力,着力培养一支朝气蓬勃、工作踏实、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我镇以建立‘会学型、会思型、会写型、会干型、会讲型’的‘五会型’干部队伍目标,推动全镇干部职工开口能说、提笔能写、干事能成的本领。”宗地镇党委书记范勇江说。
如今的宗地镇,通过不断加强镇村两级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激发了党员干部“勇当时代先锋、争做发展标兵”的干事热情,为宗地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人才根基。
凝聚干群力量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月1日,宗地镇平寨村党支部书记韦周来到监测户罗杨妹家中,对其家庭经济收入、就业、生活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

平寨村平寨组新安装在公路边的供水工程水管
“为防止返贫,我们对脱贫群众和突发致困群众进行常态化监测,如果发现农户存在就业、就学困难,因户施策予以及时帮助。”韦周如是说。
近年来,宗地镇不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及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及时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宗地镇2024年省外返乡人员暨创业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
“我镇压实镇党委班子成员分管领域和包村责任制。每月至少到联系村指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一次,至少召开一次预警线索研判会议,对预警线索核实情况逐户分析研判,对符合纳入监测管理的要按程序及时纳入,对不符合纳入条件的,督促指导好各村按照‘一线索一档案’收集好印证资料。”范勇江说,镇党委班子每月到村听取“3+1”保障、务工就业、收入核算等相关工作汇报,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村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镇党委会研究解决。此外,宗地镇压紧压实股室和村责任,消除风险隐患。全覆盖对2212户脱贫户和122户监测户进行结对帮扶,按照监测户每月开展2次走访,脱贫户每月开展1次走访要求,到农户家讲解防贫监测政策,指导农户使用防贫监测二维码进行自主申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近日,宗地镇还制定出台了“三项机制”,常态化抓牢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抓机制落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抓生产促就业 助民增收致富
地处麻山腹地中心地带的宗地镇山多、石多、土少、缺水,制约了该镇的产业发展。去年,宗地镇持续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粮油生产,全镇种植玉米1.42万亩,水稻0.5万亩;推行“玉米+油菜”“水稻+油菜”轮作,冬季种植油菜1.85万亩。
去年,该镇种植烤烟1802亩,销售产值274万元,带动837人就业增收。发展苗圃产业种植80亩红叶石兰、10亩红果参,销售收入超20万元。全镇养殖花猪6200余头,白猪、肉牛、黑山羊共27700余头,养殖肉鸡51万羽,养殖肉兔51000余只,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助民持续增收。

德昭村德昭组油菜种植示范点
在促民增收方面,去年,宗地镇落实产业分红,获得入股嘉禾香产业分红资金163.8万元,兑现9个村1307户114.66万元;小关、金高养殖场收益分红6.95万元,涉及分红10个村148户;累计发放产业奖补360.88万元,涉及建档户1049户;累计兑现跨省务工交通补贴214.1万元,涉及建档户3653人。
完善设施建设 创建宜居乡村
去年,宗地镇获得东西部结对帮扶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9个,每个项目30万元,资金共270万元。目前已完成8个项目竣工验收。获得东西部结对帮扶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2023年获得广州市城投集团捐赠资金30.35万元,涉及打饶村安装路灯、湾塘村安装路灯和新修产业路。

宗地村新修的三级公路
此外,去年该镇获得美丽乡村及乡村建设补助资金20万元,预计在竹豪村修建30座卫生厕所。
在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去年宗地镇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等人员参与创建9500人次,清理生活垃圾900余吨,清理河道沟渠14条17公里,清理沟塘污水97处。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上一篇:
锦绣中国年 | 紫云:“红红火火过大年” 足球比赛“闹”新春
2024-02-09
下一篇:
【特别报道】紫云云岭街道: 深化党建引领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2024-02-09